1953-1960
内务部和检察机构向苏联领导层汇报了94起暴力冲突(群体性流氓事件、群殴、骚动和混乱),其中44起有军人参与。
1953
2月12日
土库曼共和国查尔朱市,坦克团士兵与当地居民冲突,17人受伤,9人入院治疗(据其他资料称伤者更多)。
5月1日
基洛夫铁路局沃尔霍夫站,军人殴打平民并抢劫。车站巡逻人员无力恢复秩序,叫来警察逮捕数名特别好斗者,引起醉酒士兵攻击警察。警察开枪击毙军人2名、击伤4名。
7月
格鲁吉亚鲁斯塔维市,醉酒士兵与警察冲突,警察被多次殴打,内务机关派人平息事态。
7月5日-6日
维亚特卡劳改营第21独立营,一名在押人员打牌输了,躲在钟楼下。看守士兵误以为他想越狱,开枪将其击毙。1200名在押人员闻讯宣布罢工不参加劳动,夺取宿舍板棚钥匙,设立自己的观察瞭望哨,要求莫斯科派委员会来谈判。在押人员为证明他们的决心,纵火焚毁一间板棚,并威胁烧光整个营地,乃至袭击看守、抢夺武器逃跑。司法部和检察机关代表团前来交涉,最终事件平息。
7月19日
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一群维尔纽斯军人殴打3名俄罗斯工人,边打边喊:“揍这帮俄国佬!”
8月4日
乌克兰赫尔松市,某警察扣留一名在市场卖玉米的少年,对他拳脚相加,引起群众愤慨。警局外聚集约500市民,叫喊“反苏口号”。最终该警察被捕并立案侦查。
8月9日-12日
伊尔库茨克州乌索利耶市基建工程营官兵暴动:他们为了替某位受伤的战友报仇,在市内公园动手打人,砸毁商店和电影院,差点儿闯入市内务局大楼。参与暴动的约350-400人,导致地方群众50人受伤、1人死亡。挑起暴动者被捕后,其战友仍不罢休,企图纵火焚烧禁闭室营救他。
9月
拉脱维亚卢扎市发生所谓“流氓战争”,当地技工学校学员(大多是来自白俄罗斯的战争孤儿)上街闹事,9月22-23日短暂“占领”城市,四处打砸抢。最终抓获43名孤儿,8人被正式逮捕。
9月4日
莫斯科“鱼雷”队和第比利斯“迪纳摩”队比赛期间发生骚乱:由于裁判员出现失误(进球得分不合规则),愤怒的观众打砸体育场,企图抓住裁判动用私刑——所幸球员们及时把他藏好了。
9月16日
在哈巴罗夫斯克火车站,从新西伯利亚市和塔什干前往远东的入伍新兵发生冲突。混战持续几个小时,期间传出枪声,结果造成5人死亡、6人重伤。哈巴罗夫斯克卫戍部队强力干预制止冲突,约100名活跃分子被拘留。
10月
白俄罗斯博布鲁伊斯克州乌列奇耶村,坦克兵和当地居民打群架,1人死亡。
1954
4月4日
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举行苏联夏季足球锦标赛(本市“迪纳摩”队-莫斯科“斯巴达克”队),数千名无票群众拆除体育馆铁门涌入。民间称挤压踩踏致20人死亡,政府未公布此次事件及伤亡人数。
6月23日-7月6日
科米自治共和国“矿产劳改营”政治犯暴动:事件起因是在押人员斯米尔诺夫惨死——他拒绝向营地主任致敬,被关入禁闭室,因某种原因在其中自杀。约600名在押者宣布罢工,坚持了一星期之久,要求莫斯科派人来侦察此案。
8月15日
鄂木斯克铁路局库皮诺站酒后斗殴:一群去阿尔泰边疆区拉粮食的卡车司机骚扰火车站旅客,然后跑到市内公园找当地青年动刀子打架。警察开枪制止,1人被杀、1人受伤。
8月22日-24日
阿尔泰边疆区巴尔瑙尔市大规模骚乱:士兵和附近企业建筑工地的工人爆发冲突,逐渐蔓延全城。当兵的砸碎窗户、横行霸道,盖房的抓住当兵的就揍。结果22名士兵入院,5人不治身亡;建筑工也有2人送医。警察出动制止了冲突。
10月13日
列宁格勒市一场球赛结束(当地“泽尼特队”-莫斯科“斯巴达克”队),客队0:1获胜。玻璃瓶飞掷入场,击中莫斯科队后卫Ю.谢多夫头部,致轻伤。《列宁格勒真理报》的报道称:“中场休息前不久,斯巴达克队员А.伊林野蛮攻击泽尼特队守门员Л.伊万诺夫,造成严重伤害。裁判Н.巴拉金(基辅人)将伊林红牌罚下场。但遗憾的是,巴拉金并未注意到其他球员的非竞赛行为,也没采取有效措施整顿比赛秩序。下半场球赛时而激烈时而粗暴。体育场管理部门和警察未能维持看台秩序。”
12月12日
哈萨克共和国阿克莫拉州伊丽莎白京卡村,机械化学校学员和“特殊定居者”(车臣-印古什人)发生冲突,双方约30人参与斗殴。
1955
3月
卡缅斯克州(今罗斯托夫州境内)煤炭工业和矿井建设工人骚乱,大规模斗殴、闹事,不服从警察。5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5月2日
莫斯科州基莫夫斯克市大规模骚乱:当地居民对两个月前到来的建筑队(阿塞拜疆人、西乌克兰人、立陶宛人)肆无忌惮的行为(打架斗殴、抢劫、强奸未遂等)深感愤怒,包围工人宿舍,突破在外面劝阻的警察,冲入楼内残杀建筑工。另一宿舍工人前来救援同事,反被满城追打。据目击者称参与骚乱者多达数千,直到部队赶来才得以平息。事件造成11名工人死亡、约10人受伤。逮捕2名建筑工和11名市民,均被判处不同刑期监禁。
5月17日
哈萨克共和国巴甫洛达尔州埃基巴斯图兹市骚乱:俄罗斯工人和复员军人殴打车臣人,警察试图保护后者无果。3名车臣人被打死,4人被打伤。内务部在州内成立了特别分队以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
9月
克拉斯诺乌拉尔斯克市和克麦罗沃市的军事建设兵发起暴动。
10月13日
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当地“斯巴达克”队和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军官之家”队的比赛踢到最后,比分僵持在2:2,令观众极度兴奋。看台上有人投掷石块,一位边裁受伤。其他裁判费了好大劲维持秩序直到比赛结束,狂热的球迷开始点火焚烧体育场周边汽车和摩托车(包括警车、救护车)。执法人员及消防队员操作水龙扑救,效果不佳。双方都有人员伤亡。
1956
1月9日-10日
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新罗西斯克市骚乱:一群“流氓”跟拘捕他们的警察起了冲突,招来更大群“流氓”(近千人)朝警察乱扔石头,并闯入国家银行大楼袭击工作人员、企图抢夺邮包。骚乱中多人死亡,3名警察和2名军人负伤,15个“流氓”被逮捕。
1月21日
立陶宛克莱佩达市“集市暴动”:约500群众愤怒声讨警察杀害一名卖鲱鱼的摊贩(实则癫痫病发作)。人群先是朝警局扔砖头,随后冲击内务-国安机关大楼。
3月5日-11日
苏联共产党“二十大”闭幕后,格鲁吉亚境内(第比利斯、哥里、苏呼米、巴统)发生政治动荡。成千上万起游行示威和集会齐声抗议对斯大林的揭批,喊出口号“打倒赫鲁晓夫和米高扬!”之余,还加上“把俄罗斯人从格鲁吉亚撵出去!”、“宰了亚美尼亚人”等沙文主义口号。3月8日-11日第比利斯社会秩序混乱,示威者和警察爆发冲突,有人试图攻入邮电大厦,有人号召屠杀俄罗斯人和亚美尼亚人。事件平息之后统计,共15人死亡、54人受伤(其中7位后来伤重不治)。
(译注:斯大林是格鲁吉亚人,赫鲁晓夫是俄罗斯人,米高扬是亚美尼亚人)
7月
奥伦堡市大规模骚乱:从亚美尼亚前往哈萨克库斯塔奈州收割庄稼的青年工人(1700名)过境此地,发现火车站不卖吃的!恼怒之下闯入市内分散作案,耍流氓、纠缠妇女,和当地市民打架斗殴。
8月9日
太平洋舰队14总队“德米特里·波扎尔斯基”号轻巡洋舰停泊滨海边疆区三一湾期间,水兵们集中到前甲板等待看电影(计划外放映),却被政治副舰长拒绝,于是自行取出银幕和电影设备。附近停泊的“谢尼亚文海军上将”号巡洋舰正在放电影,进一步激化了情绪,令水兵们愈发愤怒(多数人拒绝服从军官命令,议论纷纷,互相投掷莫合烟包)。直到舰上指挥员露面情况才缓和平息。然而当“德米特里·波扎尔斯基”号返回符拉迪沃斯托克后,此事被抹上了政治色彩。上级介入调查,导致许多人受纪律处分、逮捕或被军事法庭遣送基建工程营服役(另一些人则被判处监禁和劳改)。不久后,分舰队指挥员:海军少将Б.Ф.彼得罗夫也遭撤职。
9月4日
乌克兰首都基辅市球迷骚乱:当地“迪纳摩”队输给莫斯科“鱼雷”队,观众对此很不满,竟涌入球场袭击莫斯科人。“鱼雷”队员们退入更衣室“筑垒据守”,但守门员А.捷尼森科却想“劝劝大家”——结果被暴打。愤怒的观众感觉不解气,开始破坏商店橱窗、掀翻汽车,高尔基街和红军战士街附近满目狼藉。全副武装的内务部队赶来处置,球迷一哄而散。
10月28日
乌克兰斯大林州斯拉维扬斯克市,因传言称一名被抓的醉酒钳工及其他被关押者惨遭殴打,500-600名愤怒群众包围警察局,并冲击市内务局、投掷石块。期间多位警察和党员挨揍。在邻近城市警力的协助下骚乱才得以平息。
11月2日
立陶宛境内未经批准的示威游行:悼亡节(诸灵节)当天大批信众聚集在墓地,包括许多青年学生(维尔纽斯500人,考纳斯20000人)。仪式结束后人们踏上返程,有人边走边喊:“给立陶宛自由!”、“效仿匈牙利榜样!”、“俄罗斯人滚出立陶宛!”,也有人向路过的汽车和公交车投掷石块。在考纳斯,部分游行队伍试图进入市中心,但最终仅100-150人成功。留守墓地的人整夜传唱立陶宛独立歌曲并发表反苏言论。这起事件过后许多参与者被捕,一些学生被学校开除。
1957
4月11日-13日
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格鲁吉亚)第一次有组织反抗格鲁吉亚人的行动:200多人在苏呼米的共产党州委会大楼外抗议,师范学院也出现类似活动。阿布哈兹知识分子代表下乡发动群众建立抗议组织。人们喊出了政治性口号。阿布哈兹文艺界、科学界不同团体向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赫鲁晓夫本人寄递请愿书,要求停止格鲁吉亚人移民阿布哈兹,以及将阿布哈兹划给俄罗斯联邦管辖。经格鲁吉亚党政领导干预斡旋,局势逐渐平息。
5月14日
列宁格勒“基洛夫”体育场,“泽尼特”队和莫斯科“鱼雷”队赛后发生球迷骚乱,150余人参与。事件的起因据说是警察殴打某位球迷(警察自己也没少挨揍)。赶来的增援部队封锁体育场进行强力镇压。后来16人因流氓行为被判刑。
6月10日-11日
莫斯科州波多利斯克市骚,7千群众要求惩处“打死被捕司机”的警察,而媒体将此事描述为”一群醉汉的流氓行为,散布挑衅流言“。镇压过程中15人受伤,9名主谋判刑。
7月
因以色列代表团出席国际青年与学生联欢节,莫斯科的犹太人举行了未经批准的示威游行。9月份以色列大使馆文化专员Э.哈桑被捕,克格勃怀疑他组织了这些活动。
8月
在爱沙尼亚的列车上,3个当地青年联手殴打另外3名乘客(2位平民和1位军人),边打边喊“揍俄国佬!”。肇事者被捕后供称,他们”是出于对俄罗斯公民和军人的敌意“而动手打人的。
1958
7月2日-3日
乌克兰克里沃罗格市,当地青年和企业工人约100人打群架,致10人受伤。事后9人被捕。
8月26-27日
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首都格罗兹尼“俄罗斯人暴动”:事件是因少数车臣坏人的犯罪行为(抢劫、杀人、耍流氓)及当局无力保护守法公民而引起。某位遇害俄罗斯工人的葬礼导致2000-3000人游行示威,要求将车臣人逐出城市。州委大楼被短暂占领,一些车臣人被殴打,甚至出现了军、警之间的冲突。前后100多人被捕,处罚从1年缓刑到10年监禁不等。
9月
月初,克麦罗沃州泰加市警察预防阻止了一起当地青年和外来建筑工之间的大规模斗殴,参与者达400人。警察在处置过程中不得不朝天鸣枪60次。
月底,斯大林格勒州共青团区80名外来收割庄稼者同当地人爆发冲突。8人受伤,其中2人伤势严重。
10月16日
阿尔泰边疆区克特马诺夫国营谷物农场,两批来收割庄稼的青年发生冲突。工人居住的板棚被纵火烧毁,逃出来的人被抓住暴打。事件致1人死亡、3人重伤。
1959
7月1日
摩尔达维亚共和国卡拉拉什区,当局查封一间女修院期间,约200位修女和大批信众占据教堂进行抵抗。警察驱逐这些人的过程中开枪,打死一名女信徒。
8月1日-3日
哈萨克卡拉干达州铁米尔套建筑工人骚乱。
8月22日
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古杰尔梅斯市,俄罗斯青年和车臣-印古什青年群殴,约100人参加混战,9人受伤(其中2人重伤)。最后在当地驻军的协助下才将他们制止。
10月9日
哈萨克库斯塔奈州马戈奈车站,约50名军人为报复殴打他们战友的人,冲进“粮食采购局俱乐部”袭击来此收割庄稼的亚美尼亚人。结果造成1名亚美尼亚人身亡,5名参与冲突者负伤。
1960
3月6日
拉脱维亚里加工学院夜间发生俄罗斯人和拉脱维亚人群殴。挑起冲突者是拉脱维亚人,围观者听到“揍俄国佬!”的喊声。
4月17日
复活节礼拜期间,苏联波罗的海国家接连发生流氓袭击东正教堂事件。在里加,一群流氓打破一座大教堂前门企图闯入;在塔林也出现了类似案件。宗教间紧张关系加剧的可能原因之一是:天主教、东正教复活节多年来第一次遇到了同一天。
6月23日
由于利果节(拉脱维亚传统庆典)被取消,里加市的企业和机关罢工。
7月21日
立陶宛首都考纳斯,在庆祝苏联成立20周年举办的共和国拳击锦标赛期间,观众和警察发生激烈冲突。据称斗殴导致10名年轻观众丧生。
7月31日
哈萨克杰特加拉市,一群复员水兵袭击印古什人萨加达耶夫家。事件涉及500-1000人(包括当地居民),开了枪。这个家庭被冲进来的复员水兵残忍杀害,房屋和全部家当付之一炬。当地警察局也遭攻陷,拘留室被打开。
1961
1月15日
克拉斯诺达尔市发生骚乱:因传言称某军人违反制服条例被警察扣留殴打至死,1300多人包围市内务局,甚至短暂占领了边区委员会大楼。社会秩序在巨大的困难中恢复正常,驱赶人群时动用武器,击毙1人。24名骚乱参与者被追究刑事责任。
6月25日
阿尔泰边疆区比斯克市,500群众在集市同警察发生冲突,并演变为互殴与骚乱。
6月30日
弗拉基米尔州穆罗姆市大规模暴动。
7月23日-24日
弗拉基米尔州亚历山德罗夫市暴动。
9月15日-16日
北奥塞梯自治共和国别斯兰市街头骚乱:警察在公共场所发现5人醉酒,上前扣留未果。装备枪械的民间护卫队进行武装抵抗,引来700人参与骚乱。事件造成1人死亡。7名骨干分子被追究刑事责任。
12月
格鲁吉亚哥里市一家织布厂工人罢工,原因是管理机关额外提高生产定额的同时降低工资。
1962
5月31日-6月1日
正在鄂霍次克海捕捞螃蟹的“车尔尼雪夫斯基”号浮动工厂发生罢工,全部70名工人拒绝上班、要求加薪。事后3名被认定为教唆者的人判决有罪。
6月1日-3日
苏联历史上最著名的民众暴动:新切尔卡斯克惨案。
9月初
乌克兰哈尔科夫市“镰刀锤子”厂整个班次约400名工人集体罢工,理由是:突然提高生产定额的同时削减工资。
秋季
乌克兰捷尔诺波尔州,政府机关和警察企图查封关闭波查耶夫大修道院,遭信众坚决抵制。针对该修院的迫害行动始于1961年,进入1962年后变本加厉:修院的附属房屋被剥夺,修士们被以”违反护照条例“的名义驱逐,宗教节日期间造访修院的5000名朝圣者也被赶走。1962年秋季警方派员查封波查耶夫修道院,阿姆菲洛希长老号召周边居民保卫教堂,他们拿着杆子把警察撵到修院外。之后75名修士反锁大门拒不离开。有能力的信众设法联系了联合国及世界基督教理事会,“修院攻防战”演变为国际丑闻,于是警方不得不撤退。
1963
6月16日-17日
乌克兰克里沃罗格市大规模骚乱:警察使用武力扣留醉酒军人,招致群众愤慨,200人围观。警察开枪驱散人群,打伤数人。第二天区分局被600人包围,一队活跃分子闯入警局进行大破坏,警察再次开枪。内务部队赶来镇压,期间7人死亡、20多人受伤,民间则传说百余人受伤、几十人身亡(多数系“流弹”击中)。事后法院审判41人。
9月初
乌克兰敖德萨州尼古拉耶夫市,码头工人拒绝在粮食供应大面积中断的情况下装运支援古巴的粮食。派往码头的部队也选择袖手旁观不干预。为避免出现更严重对立,尼古拉耶夫市提高了食品储备。
11月7日
阿塞拜疆苏姆盖特市骚乱:一队游行者扛着“未经批准的”斯大林像行进,警察上前要求没收。双方爆发冲突,一边是警察和民防队,一边是约100名游行者。800名多居民赶来支援后者,市警局被冲击,1人受枪伤。事后6人被判有罪。
12月18日
1名加纳公民遇害后,在苏联留学的非洲学生前往莫斯科红场示威。
1964
4月16日
莫斯科州布龙尼齐市暴动:一位年轻市民在拘留室被警察打死,300名群众包围警局讨说法,扔石头砸窗并试图纵火。事后8位参与者出庭受审。
4月18日
斯塔夫罗波尔市骚乱:约700市民打算释放“被不公正逮捕”的醉酒流氓。警察分局遭破坏,警员挨揍,一辆巡逻车被烧。部队进城恢复秩序,肇事者被捕。
6月25日-26日
塞瓦斯托波尔市200名船厂工人罢工。莫斯科派来专门委员会审理此案,内务部门领导受严厉训斥。
9月23日-10月3日
达吉斯坦自治共和国哈萨维尤尔特市骚乱:据说“一名拉克族女子被车臣人强暴”,族人展开报复行动。700多人参加斗殴,但无人使用尖锐武器或枪支,因此无人死亡或重伤。事后9名参与者被追究刑事责任。
1965
4月14日
在列宁格勒“青年天才联盟”(СМОГ)的倡议下,约200人聚集马雅科夫斯基纪念碑附近朗诵诗歌,要求创作自由。之后该联盟成员步行前往中央文艺工作者之家,高举淫秽标语:“我们来夺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贞操!”
4月24日
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出现群众自发游行和未经批准的集会,以纪念奥斯曼帝国实施亚美尼亚大屠杀50周年。来自全市的3000-8000人从早到晚参加活动,发言者呼吁收回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并提出其他领土和民族性质的要求。当天夜间一些青年闯入“斯片季阿罗夫剧院”,扰乱正在进行的文艺表演。
10月
乌兹别克境内大批克里米亚鞑靼人举行活动庆祝克里米亚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成立45周年。10月8日安集延市、别卡巴德市2000多人集会,10月18日费尔干纳、库瓦赛、塔什干、撒马尔罕、浩罕、扬吉库尔干、乌奇库杜克等地也出现大量群众集会,被警察和军队用消防车、烟雾弹和警棍驱散。安集延、别卡巴德逮捕了至少65人,其中17人被判参加“大规模骚乱”罪。
12月5日
有人在莫斯科举行“公开集会”,打出标语:“尊重苏联宪法”,以声援9月份被逮捕的两位作家:安德鲁·西尼亚夫斯基和尤里·丹尼尔。集会者事先复印了名为“公民宣言”(作者叶赛宁-富尔平)的传单,在普希金广场散发。约200人参与这次集会(包括克格勃特务和“人民志愿纠察队员”),很快被驱散。20人被抓,审讯两小时后释放。后世认为这是苏联战后第一次纯政治性反政府集会,也是国内公开人权活动的开端。
1966
2月21日-23日
吉尔吉斯共和国伏龙芝市(比什凯克市),浸信会教徒在检察院楼外举行示威,要求释放被捕的地下儿童宗教学校校长Е.切尔涅茨库尤。示威组织者В.舒姆科夫、Г.彼得连科被判有罪。
8月23日
莫斯科基辅区,约500群众挺身而出保护一位被制服警察扣留的醉汉。期间无人使用武器,无人受伤。
1967
1月22日
人们在莫斯科普希金广场举行集会,声援被捕的异议人士尤里·加兰斯科夫、阿列克谢·杜布罗夫斯基和女打字员维拉·拉什科娃。多位参与者在现场被捕,后判刑。
1月25日
中国男女留欧学生在使馆人员陪同下到莫斯科红场示威:他们高喊毛主席语录、唱国际歌、叫嚷反苏口号,试图强闯列宁墓并推搡排队的苏联群众。警察和克格勃特务殴打驱散他们(中国外交部称“三十多人受伤”)。当天夜晚参与示威活动的中国人被驱逐出境。
3月-4月
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事件:3月29日一群阿布哈兹知识分子在州党委会上讲话,要求在共和国境内强制推广使用阿布哈兹语言、合法化阿布哈兹地名等。3月31日200多人在苏呼米列宁广场集会,4月7-10日州委会大楼和剧院外也出现集会,提出把阿布哈兹的地位提升为联盟共和国、解决格鲁吉亚人压迫阿布哈兹人等问题。许多公共场所的格鲁吉亚文字被涂抹,给予阿布哈兹人特权的呼声四处流传。经过各方努力,成功避免了屠杀和过激行为,仅逮捕并刑事起诉1人。
4月12日
图拉市,地段民警在电车车厢内扣留一名醉汉,遭到同车乘客的阻拦,之后现场群众越聚越多,有人喊“弄死警察”。
4月24日
摩尔达维亚共和国蒂拉斯波尔市反犹事件:师范学院的一群摩尔达维亚、俄罗斯和乌克兰学生在校内和街头殴打本市犹太人学生。检察机关想法设法掩饰该案的民族主义性质。
5月17日
吉尔吉斯伏龙芝市,社会传言一名区内务分局警察打死被捕士兵,约700人聚集抗议,捣毁焚烧两处内务机关办公室。部队进城镇压,开枪打死1人、打伤3人。事后18人被判有罪。
5月22
乌克兰基辅市进行传统群众活动:向舍甫琴科纪念碑敬献花圈。活动期间警察逮捕了几个人,愤怒群众围住这些警察大喊“可耻!”。仪式结束后200-300人前往乌克兰共产党中央机关大楼抗议,要求释放被捕者。使用消防水龙驱散抗议者的尝试失败。社会治安部长前来谈判交涉,正如他的承诺,所有被捕者都在当晚释放。此后当局再未试图取缔这项群众活动,直到1972年活动自行终止。
6月12日
哈萨克奇姆肯特市暴动:一名年轻司机在醒酒所身亡。内务局领导拒绝对车队工人做解释,激怒大批群众聚集楼外,突然纵火将建筑点燃,逃出来的警察被杀死。之后一些市民冲击看守所未果,被警卫开枪击退。突厥斯坦军区部队连夜进城镇压。本次暴动参与者近千,7人死亡,50人受伤,追究刑事责任43人。政府公告称系“外国特务”煽动引起。
7月3日
阿塞拜疆斯捷潘纳克特市2000人大骚乱:三名阿塞拜疆人谋杀一名亚美尼亚男孩,法院从轻判决引起群众不满,拦截车队劫持犯人,将他们杀死在法院大厅,尸体也被焚烧。此外群众还烧毁一辆运送犯人的警车。警察开枪致1人死亡、9人受伤。22名积极参与者被定罪。
8月27日
数千克里米亚鞑靼人在塔什干抗议示威,要求恢复名誉、允许返回克里木半岛。警察赶来将人群驱散。9月2日另一场类似抗议也被取缔。逮捕160人,定罪10人。9月5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发布关于克里米亚鞑靼人问题的命令:撤销“叛国”指控,批准其在苏联全境居住(但护照方面的限制仍然延续)。
10月8日
乌克兰切尔尼戈夫州普里卢基市,500人冲进警察局,替一名“警察打死的”公民讨说法(该人因脑膜炎恶化死于内务处)。无人开枪无人死亡。10名涉事者被追究刑事责任。
10月12日-13日
白俄罗斯斯卢茨克骚乱
1968
4月21日
乌兹别克奇尔奇克市,当地克里米亚鞑靼人打算庆祝本民族传统春季节日暨列宁生日(4.22),和平游行的队伍突遭警察和军人袭击,又被消防队殴打、喷水。约300人遭逮捕,10人出庭受审。
7月13日
卡巴尔诺-巴尔卡尔自治共和国纳尔奇克市某集市聚集4000多人,原因据说是一名少年被警察扣留后殴打。人群冲进警局大破坏,杀死一名地段警察。共33人被追究刑事责任,3人判处极刑。
7月24日-26日
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约7000名麦斯赫特土耳其人聚集政府大楼外,要求允许他们返回1940年代被强制逐出的故乡。部队和警察将这些人包围,企图挑衅他们先动手,未得逞。最终格鲁吉亚共产党第一书记瓦西里·姆扎瓦纳泽接见了抗议者代表,口头同意其返乡请求。但他没多久被免职,答应的事情不了了之。
8月25日
7名异议人士在莫斯科红场进行未经批准的示威,手持海报抗议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他们被立即逮捕,同年10月分别判处不同刑期。
1969
4月4日-12日
乌兹别克塔什干市,当地球队“帕赫塔科尔”与萨马拉“苏维埃之翼”队比赛期间及赛后发生骚乱。观众见本地队不进球,在看台举起预先备好的标语:“萨马拉人回家吧!”,骚乱随即开始。等到比赛结束后,观众继续在街头骚扰斯拉夫面孔的行人——男的挨揍、女的扯掉衣裙。4月8日、12日类似情况再度发生。共逮捕约1000人,当局开足火力抨击谴责沙文主义观念。
6月6日
克里米亚鞑靼人在莫斯科马雅科夫斯基广场集会,要求返回1943年被强制逐出的故乡。
乌兹别克扎拉夫尚劳改营暴动:系1950年代之后最大规模在押者暴动(涉及约2000人)。起因是内务秩序组人员行为残酷,活活打死一名在押者。此事迅速激起暴动,囚犯们扣下死者尸体不交给行政部门,要求苏联总检察长到场,很快又提出政治要求。劳改营被内务部队和苏军重重包围,武力镇压过后几十名暴动者被杀。后来进一步禁止在劳改营每个区域关押超过1000人。
12月
摩尔达维亚共和国首都基希讷乌车队工人罢工。
1970
10月30日
格鲁吉亚库塔伊西市举行足球赛,当地“鱼雷”队输给塔什干“帕赫塔科尔”队。主队球员对裁判的判罚不满,双方正纠缠时,从看台飞来石块纷纷。部分球员和裁判迅速溜进更衣室,其余人被困场地中央。警察成功将球员和裁判救出体育场,但客队的大巴车已被掀翻焚烧。执法部门被迫跟本地暴力球迷冲突,双方各有多人死伤。
1971
3月10日
一群申请前往以色列的犹太人短暂占领苏联最高苏维埃大楼几间办公室。审判过后,这些人被遣送以色列……
6月29日
新西伯利亚州最早的罢工之一:别尔茨克市汽车运输企业25位司机和19位乘务员抗议违反《劳动法》的行为,拒绝上班1小时40分钟。
1972
5月
乌克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两户邻居(犹太人和乌克兰人)吵架,乌克兰人从自家窗口坠地。他母亲的尖叫引来一大群人,老太婆坚称是犹太人把她儿子扔出去的,并且要“杀她全家”。随之发生的骚乱持续3天,旧城公墓许多犹太人墓碑被砸碎。全市企业紧急召开党员大会。
5月14日
立陶宛考纳斯市,夜校学生罗马斯·卡兰塔在中央大街青年聚集的喷泉附近自焚身亡,留下遗书:“只有制度应该对我的死负责”。卡兰塔葬礼变成几千青年的抗议活动,他们举行集会,喊口号:“立陶宛自由!信仰自由!俄罗斯人滚蛋!”5月18-19日局势愈发激烈,考纳斯市宣布戒严,部队进城。年轻人试图在街头设置路障,被武力驱散。根据一些材料,至少1名警察被杀,抗议者死亡10人、受伤100多人。前后共402人被捕,许多青年被院校开除,8人定罪。
6月25日
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警民冲突骚乱
1973
1月16日-19日
车臣首都格罗兹尼,印古什人举行和平集会,要求把北奥塞梯自治共和国普里戈罗德内区划归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管辖,或取消印古什人在该地区自由迁徙的限制。当局要求集会者解散,不服从者(主要是青年)被水炮等特殊手段驱离。之后政府对支持此事的印古什社区代表进行镇压,包括开除党籍、单位辞退等。
1974
2月11日
在苏德国人到莫斯科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大楼外请愿,要求批准他们返回联邦德国。
5月29日
阿尔泰边疆区鲁布佐夫斯克,一位青年工人被警察和民间纠察队员残忍杀死。消息迅速传遍全城,市民们纷纷聚集在警局外投掷石块。5月31日被害人葬礼期间,300-500名群众决定途经事发警局,合力突破封锁线,攻入室内将之捣毁。当局迟迟不肯承认警察的过失,令城区局势持续紧张,不得不开始侦查。结果,约30名警察被辞退,市领导解职,杀人者承担刑事责任(1人死刑,其余监禁)。
9月15日
莫斯科郊外别利亚沃森林公园,不被政府承认的先锋派画家们举办露天画展。展览开始约半小时后,3台推土机、多辆水炮车、翻斗车及100多名警察突入场内,没收一部分画作,毁坏另一部分,殴打并逮捕画家、观众和外国记者。
1975
10月1日
立陶宛希奧利艾市,公交车司机因奖金被取消,进行了3小时的罢工。
11月8日-9日
“警戒”号反潜舰兵变事件
1976
8月28日
吉尔吉斯伏龙芝市,被禁止出国的德国人举着标语牌到市中心示威,遭警察驱散。多人被殴打、逮捕。
12月
图拉市工厂工人不仅罢工、脱岗,还拒绝到出纳处领钱。这起事件居然被《真理报》报道。1977年1月勃列日涅夫访问图拉,颁给该市“苏联英雄”金星勋章。
1977
1月22日
图拉州新莫斯科夫斯克市,居民们听说本市看守所警察殴打在押未成年人,聚集楼外抗议(据不同资料,约500-1000人)。群众对看守所内长期存在的虐待现象深感愤怒,几乎将该建筑捣毁。事后6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5月
本月底,苏联西北部多个主要港口:列宁格勒、维堡、塔林、里加、克莱佩达和文茨皮尔斯的码头工人相继举行罢工。他们拒绝卸下进口食品,认为这些食品并不运往国内市场销售 ,而是进了莫斯科的特供商店。当局只好调动士兵和学生到码头临时替工人干活。
9月
彼尔姆州劳改营在押人员集体绝食,抗议当局的独断专行。
10月7日、10日
立陶宛维尔纽斯市,一场球赛过后,大批群众两次(第一次数百人,第二次近万人)走上街头游行示威,呼喊反苏(包括要求脱离苏联)、反俄口号,多个贴有纪念十月革命海报的布告箱被破坏,立陶宛共产党中央大楼窗户也被砸。10月10日,以中亚军人为主的部队进城。第一次示威逮捕17人,第二次示威逮捕44人。
12月14日
立陶宛考纳斯市,“因卡拉斯”橡胶制品厂工人发薪后罢工,原因是允许废品率被悄悄降低,导致大家到手工资减少。模压车间工人拒绝上岗,第一班罢工满8小时,第二班罢工4小时。克格勃官员和警察进厂谈判,恢复了原先的允许废品率。此事过后多名工人被辞退、罚款,一名被逮捕的工人在警局挨打。
1978
4月14日
格鲁吉亚第比利斯市,约10000人参加大规模抗议和骚乱,反对新宪法中关于“俄语为官方语言”的条款(要求只保留格鲁吉亚语)。当局做出让步,格鲁吉亚共和国最高苏维埃恢复了格鲁吉亚语官方语言的地位。
5月
阿布哈兹人举行最大规模抗议,要求承认阿布哈兹语的官方语言地位,停止格鲁吉亚人移民进入阿布哈兹,以及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脱离格鲁吉亚、加入俄联邦并继续保持自治。
7月4日
原定在列宁格勒冬宫广场举办的苏联流行歌手和外国摇滚乐手联合音乐会被临时取消,大批青年走上街头抗议游行。警察使用洒水车将人群驱散,涅瓦大街许多人被捕。一些青年后来被高等院校和共青团开除。
8月31日
喀山市发生前所未有的事件:名唤“三下五下”的本地青年帮派40-50人,手持锯短枪管的枪支和金属棒,满大街殴打、射击路人和警察。10人受伤(包括警察2名),2人身亡(1名老年市民和1名匪徒)。从此该帮派的存在获当局正式承认,鞑靼自治共和国内务部几乎整个领导层受处分。1980年经过大范围侦查,作案的28名匪徒被定罪,4人判死刑。
9月
格鲁吉亚党和苏维埃任命了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部长会议新主席后,在共和国内激起新一轮抗议活动。工业、运输企业和院校罢工、停课,再次提出阿布哈兹脱离格鲁吉亚的要求。
9月28日
爱沙尼亚塔尔图市150名中学生到市委大楼外请愿,要求教学过程去政治化,并高喊沙文主义口号(“斯拉夫人滚蛋!”),大楼牌匾被砸坏。警察赶来驱散学生,主谋者被捕,在警局接受讯问。
12月4日
塔吉克杜尚别市,约50名被禁止出境的德国人从“塔吉克斯坦”宾馆游行到共和国最高苏维埃抗议,市委第一书记出面对话。此后几个月出国许可的数量有所增加。
1979
2月18日
中国军队进入越南的消息报道后,莫斯科中国使馆外出现几百人规模(多数是学生)的“未经批准抗议集会”。使馆建筑被投掷石块、墨水瓶,警察封锁了周边整个区域。
3月15日
约200名从外地来到莫斯科的克里米亚鞑靼人在苏联最高苏维埃接待处绝食抗议,直到3月20日被强行驱离。
4月20日
新纳粹团体在莫斯科普希金广场集会庆祝希特勒生日,这是苏联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这种活动。
6月16、19、22日
哈萨克阿斯塔纳市举行了史无前例的反德国人抗议集会(参与者达500人),反对苏共中央政治局在哈萨克斯坦境内设立德国人自治州的计划(苏联最高苏维埃和哈萨克最高苏维埃的相关决议草案已经拟好,但出现抗议后搁置下来)。根据现有资料,抗议集会得到了共和国领导层的暗中支持。
1980
10月
爱沙尼亚多个城市发生青年骚乱:10月1日-3日,由于“螺旋桨”摇滚乐队的演出被取消,塔林市约5000人上街抗议游行。10月10日塔林市出现新一轮抗议,塔尔图、派尔努和其他城市也举行类似活动进行声援。示威者同警察冲突,事后约100人被院校开除。
此外,10月1日-2日塔尔图市农机厂工人(约1000名)罢工,要求废除不久前宣布的增产计划、发放拖延已久的奖金,以及改善本市的食品和物资供应。莫斯科派人进厂谈判,同意部分要求(恢复旧生产计划并发放奖金)。
12月9日
国家安全委员会向苏共中央秘书处提交《关于卡拉恰伊-切尔克斯自治州负面活动》的报告,称:“自治州部分居民中间存在着以民族主义、反俄罗斯情绪为特征的负面活动。在此基础上出现的反社会行为,包括刑事犯罪、肆无忌惮的流氓行为、强奸和群殴等,有时可能会发展为大规模骚乱”。
1981
3月-4月
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正在举行的共和国作家大会楼外,几百名来自阿布哈兹的学生举行未经批准抗议,打标语、喊口号声讨当地所谓“迫害格鲁吉亚人权”的情况,要求在苏呼米大学开设格鲁吉亚语系、保护格鲁吉亚语不被俄语取代等。第一书记谢瓦尔德纳泽出面会见抗议者,接收了给他本人和勃列日涅夫的请愿书。
4月14日
第比利斯抗议者转战姆茨赫塔市继续活动,声讨共和国的中学和高等院校削减格鲁吉亚语课程。尽管警方拉起警戒线,抗议者仍然闯入市内教堂,手捧蜡烛跪地为格鲁吉亚祷告。他们誓言在要求未得到满足之前绝不停止抗争。
4月20日
新纳粹分子在莫斯科普希金广场集会。
8月
基辅市建筑安装局某施工队15人罢工。整支队伍被带到警局,对工人们进行“预防性谈话”(可能有克格勃代表在场)。
10月7日
加里宁州乌多姆利亚市郊,核电站建筑队的俄罗斯工人和阿塞拜疆工人爆发冲突。阿塞拜疆人首先击败俄罗斯人,随后反被打退,于是到附近基建工程营“征召”同乡士兵。约30名士兵冲进工人宿舍打伤10名俄罗斯人,但也有4名士兵被打伤。
10月12日
姆茨赫塔市出现新一轮抗议,约2000人在教堂周边聚集。事后5名参与者被判流氓罪。
10月24日-26日
北奥塞梯自治共和国首都奥尔忠尼启则市,一位奥赛梯出租车司机被不明身份者杀死,引发大规模骚乱。4500人的送葬队伍在市委大楼附近的中央广场举行反印古什人大会,参加者逐渐达到10000人。骚乱者同进城部队肢体冲突,进而殴打警察、屠杀印古什人。此后三天拘捕800多人,其中40人被判处不同刑期。
据莫斯科消息,切尔尼亚霍夫精神病院内一些因“政治原因”被关押的人发起暴动,扣留医务人员作人质,以抗议使用大剂量化学药物(氯丙嗪、氟哌啶醇等)对他们进行所谓“治疗”,而这些药物可能令人丧失理智和情感。暴动持续4天,最终被强力镇压。
1982
4月20日
可能是最出名的一次新纳粹团体“为希特勒庆生”活动:当天傍晚普希金广场出现一群身穿黑衫、臂缠 “卍 “字袖标的高中生。警察未亲自干预,听凭从莫斯科州柳别尔齐市赶来“恢复正义”的少年人上前交涉。最终,警方不得不增派力量制止群众斗殴,逮捕6人,但事后是否定罪则未知。这次事件被认为是“柳别尔”(Люберы)社团的起源之一。
9月17日
爱沙尼亚塔尔图市,5000人(多数是青年)参加未经批准的示威游行,打出民族主义标语口号。
10月
一批来自北高加索的应征新兵途径莫斯科前往雅罗斯拉夫尔市,在库斯科沃站等待更换火车头时胡作非为。市警备司令部分队无力阻止他们打砸抢,呼叫内务部“勇士”特种部队来支援,将骚乱煽动者和积极分子带离现场。接着彻底搜查车厢,没收刀具、烈酒和麻醉品。之后新兵们登上火车,在特种部队的“监管”下抵达雅罗斯拉夫尔。
摩尔达维亚共和国奥塔西市,一位摩尔达维亚司机在集市倒车,不慎压死一名正满地乱爬的茨冈人(吉卜赛人)儿童。茨冈人社群闻讯出动,进城大搞破坏。
1983
1月
列宁格勒州维堡市“电动工具”企业工人因薪资削减发动罢工。
6月
爱沙尼亚纳尔瓦市一个出租车停车场的司机们罢工。
1984
8月22日-23日
鞑靼自治共和国列宁诺戈尔斯克市,警车撞倒两名少女,其中一位伤重不治。约1000名愤怒群众捣毁市内务局,2人在过程中斗殴受伤。事后13人被判刑。
12月7日
乌克兰苏梅市,警察逮捕一名身体残疾的狂暴醉汉,其酒友借题发挥称此人已遭警察杀害,召集1000多人封锁道路、破坏汽车(包括警车),阻拦私人和公共交通工具行驶。他们对警察表现出特别的厌恶,骚乱一直持续至夜晚。消防队赶来用水龙冲散人群,现场抓获约100人(包括学生和工人),20多人处以逮捕或罚款。
编译:散栎儿@厌然闲居
禁止全文转载,引用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