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抓获的第一个黑客

1983年苏联发生第一起高科技犯罪——伏尔加汽车厂遭黑客攻击,生产线停转三天。有意思的是,这种行为找不到对应罪名。

实施攻击者叫穆拉特·乌尔乔姆巴耶夫,原本有望成为莫斯科大学前途光明的数学家,可他放弃学术生涯,服从分配到伏尔加汽车厂“生产组织部”当程序员。厂里没人欣赏他的才华,许诺的晋升和加薪迟迟没动静,遂动起“干大事”证明自己的心思。

穆拉特供职的自动化系统部门控制着机械传送带运转,员工分两等:第一等“精英”,即掌握软件奥妙的程序员;第二等普通电路工程师,负责日常维护,不允许接近“精英”的工作范围。程序员会在他认为合适的时候修改软件,但不会留下表明改动的记录或注释。

乌尔乔姆巴耶夫给主计数器程序制作了恶意补丁。该程序计算传送带节点的进料周期,而恶意补丁打乱了计数器节奏。须知生产线传送带经过反复校正、微调,零件必须在设定时间行进至设定位置,精确到秒,稍有差池就是致命故障。

于是先做测试,当年人们使用的还是软盘呢。他把软盘插进计算机篡改程序,时间一到,生产线顿时陷入昏迷。解铃还须系铃人,穆拉特迅速出手修复,“拯救”伏尔加厂免于灾难。

测试大获成功。最重要的是没人察觉!

厂领导口头答应发奖状,结果未兑现。穆拉特很恼火,决定让苏联最大汽车厂彻底瘫痪。他很谨慎,把恶意补丁启动的时间设置在自己休假离开的那天。心里盘算着:等我从老家哈萨克斯坦大草原回来,指出症结所在,排除生产故障,享受奖状、荣誉、表扬和图阿普谢海滨疗养……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计划提前两天自行启动。混乱中没人明白怎么回事,只知道生产线发疯了,传送带依旧向前输送各种零件,但是在错误的时间。难道机器终于学会反抗人类啦?工程师们百爪挠心,停产三天真不是小事儿啊!

赶快调派最顶尖专家处理紧急情况。他们排查了设备、各部件和计算机本身,技术上一切正常,没有明显干扰。最终发现一段有问题代码,另换一张软盘运行控制程序,并未获得期望结果:故障继续发生,三个班次之后才复原。

一场恶作剧造成厂子直接经济损失7176卢布。穆拉特·乌尔乔姆巴耶夫害怕了,主动站出来招供。他若不自首,此事将会是伏尔加汽车厂的永远谜案。

当年《刑法》没有任何条款适用穆拉特的行为。“创造、使用和传播计算机恶意软件罪”那时候还没制定出来。遂判决苏联第一位被抓获的黑客故意从事流氓活动,监禁一年半缓期执行,赔偿款约等于两辆“日古利”的价钱。穆拉特不得不在流水线上当钳工抵赎。

《消息报》对此报道说:“伏尔加汽车厂的一名系统程序员,平日与同事研究传送带自动化系统,对主传送带自动控制系统软件进行了修改,导致其停转三昼夜。在程序员们寻找故障原因时,二百辆汽车无法正常下线。根据РСФСР《刑法》98条第2款之规定罪犯已被追究刑事责任”

案件在苏联得到广泛宣传,法学家、党政领导和业内人士热烈讨论乌尔乔姆巴耶夫的行为究竟算不算一种犯罪。除舆论反应外,本案还对伏尔加厂“精英”程序员们造成意外影响。事后查明,穆拉特是第一个被抓住的,但绝不是第一个发现系统漏洞并加以利用的。在他供职的部门,“精英”经常对传送带搞些小动作,随即快速修复,玩弄领导于股掌之间,笑纳送上门的小车、公寓、别墅。随着真相大白,“精英”们或遭解雇、降职,或被要求退还奖励。

顺便提一下,穆拉特同意戴罪立功,协助克格勃揭露隐藏的恶意软件,以此换取法庭宽大处理。他确实找到类似自己作品那样的代码,但无法证明使用过。

或者可以说,苏联“第一位黑客”只是个怀才不遇年轻人,而那些“精英”程序员中间的饿狼却实实在在吃饱了肥肉。

后来穆拉特·乌尔乔姆巴耶夫离开伏尔加汽车厂,偕家人返回阿拉木图生活,继续当程序员。2010年5月死于心脏病,享年55岁。

编译:散栎儿@厌然闲居
禁止全文转载,引用请注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