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米哈伊尔·罗巴诺夫
1969年9月2日、9月8日(或称9月9日),彼尔姆州奥新斯科耶油田引爆了两枚“格里芬”型号原子弹,目的是增强石油开采。1981年9月2日-1987年4月19日期间,又在戈日斯科耶油田引爆五枚“氦”型号原子弹。
这两件事之间,1971年曾在彼尔姆州北方同时引爆三枚“泰加”型号原子弹,助力挖掘伯朝拉-卡马运河。
以上十枚核弹总当量约76.2千吨TNT,威力是1945年美国轰炸广岛原子弹的四倍。俄罗斯生态学家阿列克谢·雅布罗科夫(1933-2017)认为,这些“和平目的”核爆炸给彼尔姆的土壤留下了无法控制的高放射性残留。
宛如地震
半个世纪后想起当年那次爆炸,退休老人纳杰日达·多尔吉赫仍然心有余悸。她回忆1969年9月的事情:“我上二年级。那天学校停课,我在妈妈上班的药房。突然叫全体工作人员和我都到屋外席地而坐,接着传来一声巨响,大家仿佛被波浪掀起!特别吓人,就跟地震似的。学校玻璃全碎了,很长时间才装好,我们又一个星期没上课”。
另一位退休老人纳杰日达·别洛乌索娃也说:“我走在街上,地面摇晃,我家旁边电锯场砖房裂了一道缝,今天还能看见呢。”说完她领我去看如今用作车库的那栋砖房,右上角水泥层下面果然有条明显裂痕。
巨响和震动的原因是,1969年9月此地6千米外油田分别在1212米和1208米深度引爆两枚7.6千吨当量原子弹。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阿列克谢·雅布罗科夫在他的小书《关于地下和平核爆炸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神话》中,质疑政府所谓“石油增产240千吨-500千吨”的说法,并引用数据提出相反观点,指出1976年仅有两口被放射性核素污染的油井,到1994年已经多达317口。
1977年1004号钻井管道破裂、油水乳状液泄漏,以及1987年的一次火灾,导致约200公顷土地被放射物质污染。在奥新斯科耶油田工作五年以上的工人有59名罹患免疫系统和造血功能严重障碍。
禁地禁入
一扇紧锁的大门挡住通往核爆现场的道路,上面挂块牌子写:“卢科-彼尔姆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车间放射安全及控制实验室”。门旁路边还有另一块牌子:“警卫设施。禁止携带放射物质进入!”
我1989年初次到访这个地方。当时石油工人开始设立放射性废料填埋场,堆放被污染的钻井泥土,奥萨市百姓担心生态安全,举行市民大会。我亲眼目睹运载危险废物的自卸车驶来。我们陪着彼尔姆国立大学副教授弗拉基米尔·波诺索夫走近土壤,便携探测仪显示这一堆石油浸泡的泥土辐射量500微伦琴每小时,另一堆900微伦琴每小时。作为对比,奥萨市以北94千米彼尔姆的本底辐射约14-16微伦琴每小时。
1992年州自然保护委员会编写的《奥新斯科耶油田放射性情况鉴定》指出:使用“斯普特尼克-13”(测量设备)在一个待填埋的水箱上测得目前最大伽马辐射剂量。此水箱底部超过3000微伦琴每小时,侧板减少到650微伦琴每小时。“亚戈德卡”花园、季什科沃村、柯克沙罗沃村地下水检测出锶-90.
辐射安全实验室主管柳德米拉·舍斯托帕洛娃1997年8月接受彼尔姆《星报》记者采访表示:“按标准这种土壤已经属于被污染了。就是说不会被处理核电站废弃物的特殊企业接受。然而土壤数量巨大,5000立方,所以不能运至远处以免辐射到沿途。况且这片地方合乎规定:掩埋场下方的粘土‘垫层’足足14米深”。
时至2019年,放射性废料依然长眠土堆下,被带有“辐射危险”警告标志的铁丝网隔离围护,并有大片空地预备将来使用。
季什科夫卡河从附近流过,周边还有泉源与奥新卡河、伊万诺夫卡河、谢尔吉耶夫卡河,这些河水及底层沉积物都被铯-137和锶-90污染了。而季什科夫卡河与另几条小河共同汇入卡马河上形成的沃特金斯克水库。
辐射保护区
生态学家阿列克谢·雅布罗科夫说,基于“和平用途”引爆的“泰加”原子弹直径80多厘米。1971年3月州消防局高级工程师瓦西里·奥西波夫就在这种装置旁坐了一宿。当时派给他的任务是确保“泰加”实验项目消防安全,该项目构想将伯朝拉河、维切格达河部分水流经由科尔瓦河、卡马河、伏尔加河汇入里海。为修建65千米的伯朝拉-卡尔瓦运河,计划使用250枚原子弹,1971年引爆三枚。
已退休的瓦西里·奥西波夫中校回忆:夜间响起警报,一条从柴油发电机给“飓风”重型卡车供电的电缆着火了。车厢内放着填装完毕的核弹。我们赶赴现场,危险好像已经过去。执勤哨兵及时发现火苗,切断整条线路。一调查,起火原因是电缆短路。我们与一位核物理学家查看“飓风”车身,又看了看原子弹,心情可想而知。万一火势失控怎么办啊?
随后的3月21日,克拉斯诺维舍尔斯克北方100千米地下128米深度同时引爆三枚15千吨当量原子弹,间距163-167米。
奥西波夫描述他所见场景:首先远方窜出火焰,接着听到轰隆声,脚下地面震颤,电线杆晃动。一朵蘑菇云直升天空,跟民防宣传画的一模一样。似乎刚下过雪,可现在裂开的地面光秃秃的,涌出水来。爆炸位置形成一个巨坑。
参与“泰加”项目两三年之后,奥西波夫感觉健康恶化,随即被鉴定为终身三等残废。他从2018年10月开始起诉俄联邦国防部,要求获得特殊风险部队老兵的保障金和赔偿款。到目前为止他尚未如愿。
无论如何,原子弹爆炸让乌拉尔多了一口长750米、宽350米、深不见底的大水坑,爱说俏皮话之人给它起个诨名叫“辐射保护区湖”。考虑到钚-239的半衰期,这片“保护区”将持续存在24000年之久。回顾俄罗斯大地发生过的85次“和平”核爆炸,彼尔姆“泰加”项目被官方认定为“造成领土重大污染”第四名。
肘腋核患
没过几年,克拉斯诺维舍尔斯克东南20千米地方又先后引爆五枚3.2千吨当量“氦”原子弹,爆炸深度2088-2015米。第一枚引爆日期1981.9.2,第二枚和第三枚1984.8.28,第四枚和第五枚1987.4.19。实际上,戈日斯科耶油田进行这些活动的时候,奥萨辐射事故的危害早已人所共知。
据阿列克谢·雅布罗科夫讲,1981年奥新斯科耶油田65口钻井受到放射污染。“1996年戈日斯科耶油田(核爆15年后)不仅爆炸地点的钻井,而且几百米外许多钻井出产的石油也被氚严重污染。这些位置的石油是跟含铯-137的污水一起提上来的。这一切证明放射性核素从爆炸空腔向周边扩散的速度在加剧。氚进入克拉斯诺维舍尔斯克市政供水系统已经成为现实威胁。五次‘氦’和平核爆使石油被放射性核素污染,以至于1600万吨储量仅开采50万吨就被迫缩减了”。
据阿列克谢·雅布罗科夫讲,1981年奥新斯科耶油田65口钻井受到放射污染。“1996年戈日斯科耶油田(核爆15年后)不仅爆炸地点的钻井,而且几百米外许多钻井出产的石油也被氚严重污染了。这些位置的石油是跟含铯-137的污水一起提上来的。这一切证明放射性核素从爆炸空腔向周边扩散的速度在加剧。氚进入克拉斯诺维舍尔斯克市政供水系统已经成为现实威胁。五次‘氦’和平核爆使石油被放射性核素污染,以至于1600万吨储量仅开采50万吨就被迫缩减了”。
俄罗斯科学院乌拉尔分院矿产研究所学术秘书鲍里斯·巴丘林1992年写过一篇关于彼尔姆境内核爆炸的论文。在分析了2.5万人口奥萨市和1.9万人口克拉斯诺维舍尔斯克市的“紧急情况”后,他指出最初的项目——也就是通过核爆炸开采石油的做法,是导致奥新斯科耶油田自然地质体系遭受大规模放射污染的原因,且不排除戈日斯科耶油田再次出现类似情况的可能性。
1994年,因昔日配合苏联国防部第五局从事核武器研究测试而闻名的莫斯科”ВНИПИпромтехнологии”设计院向彼尔姆政府出具一份《运行维护“格里芬”设施辐射安全性规程》,除其他事项外,文件指出:“奥新斯科耶油田现有辐射情况及其形成历史表明,如果发生大量放射性核素活性比目前高2-3倍的液体从主源进入可开采油层的事故,就有辐射情况发生实质变化的风险,工作人员和居民可能遭受过量辐射”。
换句话说,“格里芬”、“泰加”和“氦”项目核爆炸,在奥萨周边遗留了超出本底辐射100-1000倍的灾难隐患。
上文已经提及:1971年运载15千吨当量原子弹的“飓风”卡车险些起火;1977年曾发生“含放射性核素”(氚、铯-137、锶-90、钴-60、锑-125、钌-106)液体喷发事故,1987年同一口1004号钻井再次发生油水乳状液喷发,并因“泄漏的石油燃烧”更加复杂;加之1980年代用3.2千吨当量“氦”原子弹开采石油两年之久……
……“广岛”的历史会重演吗?
延伸阅读:
编译:散栎儿@厌然闲居
禁止全文转载,引用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