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绝密
苏联一级国家安全委员
В.Н.梅尔库洛夫同志
莫斯科市
特别报告
关于武器人民委员部哈巴罗夫斯克№106“莫洛托夫”工厂弹药生产情况。
现查明武器人民委员部哈巴罗夫斯克№106厂地雷和航空炸弹生产形势严峻。
该厂经年累月未完成地雷生产计划,大批量制造缺陷地雷,然而厂领导在呈送人民委员部和党组织的正式报告中掩盖实情,提供了100%完成计划的假消息。
比如,今年11个月呈送武器人民委员部的报告显示该厂完成生产计划如下:120㎜地雷261300枚,航空炸弹(АО-25)55000枚。
实际截至今年12月1日,也就是超过11个月,该厂只生产了不到17700枚地雷、5000枚航空炸弹。
此外,交付军代表的243600枚地雷中,超过100000枚(相当于4个月的生产计划)被拒收并退回工厂消除缺陷。
以货币计算,截至今年11月1日该厂缺陷产品合计3220000卢布——不包括11月被退回的100000枚地雷。
导致该厂陷入此种困难境地的主要原因是:
1.厂长特列季亚科夫和总工程师皮扬科夫监督弹药制造不力。他们不愿对大批量生产缺陷产品的危险信号作出反应,无视品质追求数量。
2.由于维修工作不充分、不及时长达一年半,导致机床设备磨损。工作上使用的是磨损的、需要修理的器械、夹具、金属模和芯盒。
3.技术检验科对弹药生产疏于检查。厂领导和车间主任无视技检科的要求。
4.哄骗武器人民委员部弹药军代表预付款,之后为抵补预付款不得不搞突击生产,结果造出大量有缺陷的不合格弹药。
工厂生产的不合格弹药直接始于铸造车间。
铸造车间经常收不到废铁、废钢,虽屡次询问人民委员部,仍无废钢运来,而人民委员部供应缴获废钢的承诺始终未兑现。
个别月份(今年八月)铸造车间废品率高达44%。
铸造车间运转不灵导致工厂其他车间停工和业务不良。
不合格的地雷外壳从铸造车间(绕过技检科检查点)运至机械加工车间。由于机械车间设备磨损、工具低劣,产品缺陷(螺纹错位、起爆筒在地雷壳体悬空、稳定面偏心)数量大增。
工厂总机械师佩雷尔森未采取措施修理设备。由于8月-9月未修理机床,4号机械车间工作混乱,废品率100%。
十一月份4号机械车间加工地雷外壳24878个,4687个不合格。
机械车间的残次品影响了5号装配车间的工作以及向军代表交付成品。
厂领导非但不打击缺陷,反而放任自流,组织突击生产,不顾品质追求产量。
军代表罗扎诺夫眼见该厂大量生产不合格品、厂领导不采取果断措施消除缺陷,遂写信向边区检察长举报大量不合格地雷被该厂放行。军代表过问之后,№106厂领导仍不加强产品控制和打击缺陷,未采取任何果断措施,因此事实上助长了残次品的生产。
技检科的合理要求被无视。
例如,5号车间主任格列柯夫和阿尔丘辛未经技检科同意包装了2000枚航空炸弹,这些航弹油漆尚未晾干。技检科提出反对,说按照技术规范这些航弹不能这样包装,并拒绝交付军代表,于是二人指示搬到外面的成品仓库去。尽管存在明显缺陷,厂长特列季亚科夫仍然与军代表巴拉诺夫谈判让他接收这批炸弹。只是在技检科的坚持下,这批在工厂存放3个月的炸弹重新除锈、涂漆,经技检科签字验收后交付军代表。
该阿尔丘辛还曾自行撇开技检科向军代表交付过两批航弹。技检科要求排除某些缺陷,但车间主任拒绝,而军代表巴拉诺夫同意接收。
今年十一月,2号车间主任罗曼诺夫使用不合格模具冲压航弹稳定翼锥体,造成1500个锥体存在缺陷。虽然技检科提出警告且拒绝验收,车间主任却认为适合进一步加工,将缺陷产品发往13号车间。
厂领导对技检科施加的压力和车间主任对技检科的无视,导致技检科工作人员严重放松了品质控制,该厂生产的大批缺陷产品被交付给军代表,继而运送给弹药整装厂和部队单位。
1944年11月弹药人民委员部№637整装厂针对№106厂地雷产品提出投诉,指出50000枚地雷存在不适合进行整装的缺陷。№637厂调查发现№106厂地雷主要存在:外壳切口和火帽对不准;火帽在外壳上悬空;外壳定心加厚位置减薄;壳壁厚度不均;外壳生锈等其他不能接受的重大问题。
检查№106厂交付军代表的56000枚地雷,同样发现上述缺陷。因此该厂制造并交付军代表的106000枚地雷已退回工厂,要求在可能的情况下排除缺陷。
在收到№637厂关于50000枚地雷的投诉后,№106厂领导本应得出必要结论并加强本厂技术检验工作,确保严格遵守技术流程防止产生残次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因柴油机维修之故,今年11月10日-11日暂停向4号机械车间供应模压地雷外壳所需的空气。总工程师皮扬科夫不等柴油机维修结束,指示4号机械车间主任苏哈诺夫临时将模压排除在制造工序之外,径直让地雷外壳进入下一步加工。苏哈诺夫绕过技检科检查点,遵照总工程师的指示开始下一步加工。然而11月11日技检科对地雷外壳进行气压测试时发现,4000个走完制造工序的地雷外壳竟有1000个残次品,存在壳体扭曲等问题。
№106“莫洛托夫”厂的系统性缺陷,还交织着欺瞒、蒙骗武器人民委员部的问题。
由于九月份生产计划未完成,特列季亚科夫厂长9月25日打电报给武器人民委员部诺索夫斯基同志(译注:时任武器人民委员部炮兵局局长纳乌姆·诺夫索夫斯基),声称因本厂自月初缺少黏土砖和废钢之故,九月生产计划无法足额完成。他在这份电报中请求将九月份生产计划延期至10月9日。
事实上黏土砖和废钢月初时已经在厂内了,而且数量充足。
该厂九月份地雷生产计划30000枚,最后仅完成17000枚。但区军事工程师波萨什科夫签字认可完成25000枚,特列季亚科夫更谎报人民委员部称九月份30000枚地雷生产计划100%完成。
武器人民委员部的领导干部也为欺骗性报告出了力。
例如,1944年10月14日武器人民委员部收到局长诺维科夫电报,声称九月份政府最终接收№106厂产品如下:大炮 (ОБ-25)——50门,地雷——30000枚,航空炸弹(АО-24)——5000枚。诺维科夫建议特列季亚科夫据此向人民委员部提交报告,后者照办。
1944年11月12日副人民委员米尔扎哈诺夫同志发电报给特列季亚科夫,称十月份政府接收№106厂大炮 (ОБ-25)共65门,建议他据此提交报告。该厂十月份实际生产70门炮,但特列季亚科夫按照米哈尔扎诺夫同志的意思报称仅生产65门。
在人民委员部批准及未批准的情况下长期伪造报告的结果是,该厂未被发现的未交付订货达地雷17700枚、航弹5000枚。
尤其是,该厂制造一门炮需花费1600个工时或更少,但提交人民委员部的报告却说制造一门炮(ОБ-25)需要1786个工时。这误导了人民委员部制定的该厂月度生产计划,向国家隐瞒了制造大炮的真实能力。
综上所述,以厂长特列季亚科夫、总工程师皮扬科夫、总机械师佩雷尔森和总设计师希里亚耶夫为代表的№106“莫洛托夫”厂领导层的反国家行为,在1944年令国家遭受几百万卢布物质损失,令前线缺少125000余枚地雷和航空炸弹。自然,这一切也影响到工人经济状况,因为事到如今工厂陷入了无钱给工人发薪的窘境。
已将情况通报联共(布)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委员会书记。办完手续后将追究有罪者刑事责任。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内务人民委员局临时代局长、二级国家安全委员 С.戈格利泽
1944年12月18日
批示:
“乌斯季诺夫同志会同基尔皮奇尼科夫同志和鲍利索夫同志。研究一下,理出头绪,惩罚责任人并报告结果。Л.贝利亚 45.1.2”
(译注:乌斯季诺夫时任武器人民委员,基尔皮奇尼科夫是国家计委副主席,鲍利索夫分管弹药)
秘密
Л.П.贝利亚同志:
根据您的指示,就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内务人民委员局临时代局长戈格利泽同志关于武器人民委员部№106工厂弹药生产不正常情况的特别报告,现汇报如下:
戈格利泽同志信中提到的№106厂1944年度120㎜地雷计划未完成、生产有缺陷地雷及其他问题已得到证实。
采取以下措施整顿武器人民委员部№106工厂和红军总军械局的工作:
1.解除№106工厂厂长特列季亚科夫同志的领导职务;
2.给予总工程师皮扬科夫同志严重训诫和警告;
3.厂技检科主任解除职务;
4.区军事工程师波萨什科夫上校降职,调任高尔基市军代表;
5.重新检查早先被拒收的全部120㎜地雷外壳并送去整装,发现缺陷率约6.5%;
6.已派遣武器人民委员部专家(冶金学家、技术部门负责人和人民委员部调度员)到厂提供技术协助并改善其经济活动;
7.重新修订工艺流程,重新安排外壳生产线。更换了检查-测量器具。
由于采取了上述措施,№106厂今年1月、2月的表现开始好转。弹药生产计划得以完成,生产品质有所改善。
В.里亚比科夫
Н.鲍利索夫
П.基尔皮奇尼科夫
(儿按:本文所称武器人民委员部№106厂即哈巴罗夫斯克市“莫洛托夫”国立机械厂,伟大卫国战争期间制造反坦克炮、迫击炮、地雷和航空炸弹。战后多次改名,自1959年起生产船用柴油机和柴油发电机。1992年改制为“达利柴油机”公司,2004年宣布破产)
延伸阅读:
翻译:散栎儿@厌然闲居
禁止全文转载,引用请注明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