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1年6月25日,阿尔泰边疆区比斯克地区“五一”村38岁木匠尼古拉·特鲁布尼科夫偕妻子玛丽亚、妹夫阿纳托利·普利列普斯基去比斯克市集市(今名“中央集市”)选购二手汽车,随身携带2580卢布(1961年货币改革后的“新币”)。当天他们没能买到车,特鲁布尼科夫和普利列普斯基决定喝点儿酒,玛丽亚·特鲁布尼科娃在附近排队购物。
正当俩连襟饮酒之际,民间纠察队员奥格涅夫、列兵莱泽宗、警局区段特派员佐西姆三人组成的巡逻队走近干预,要求停止在公共场合饮酒。特鲁布尼科夫和普利列普斯基恶语咒骂,引来旁人看热闹。奥格涅夫和莱泽宗合力扭送普利列普斯基进入警务室,特鲁布尼科夫跟佐西姆肢体冲突,撕破后者衬衫。佐西姆吹响口哨,朝天鸣枪,其他警察闻声赶来,制服特鲁布尼科夫塞进警车。玛丽亚·特鲁布尼科娃买完东西返回集市,目睹带钱的丈夫和妹夫被捕,尖叫“警察抢劫啦”。人群越聚越多,竟包围警车将之掀翻。警察不得不释放特鲁布尼科夫,他立即开始大声控诉警察“殴打”,“抢走三万卢布”。几名煽动闹事者号召围观群众砸烂警务室、杀死警察,其中确认身份者包括独腿残废老兵维塔利·利辛(37岁无业)、多次因小流氓行为和投机倒把被民警拘留的二等残废米哈伊尔·梅利尼科夫、伊万·利亚霍夫与采购办公室职员拜拉姆·库科耶夫(45岁)。其他积极参与骚乱的有驾驶员斯坦尼斯拉夫·柯西赫、钳工尼古拉·琴佐夫(20岁)、筑路工人米哈伊尔·费拉托夫、米哈伊尔·潘金和扎哈尔·索科洛夫(45岁)。
一时间群情激愤,纷纷向警察投掷石块并动手推搡。尼古拉·琴佐夫掀开警车引擎盖扯断电线阻止警察逃跑,众人打算揪出佐西姆狠狠收拾他。政府代表试图安抚民众,市警局副局长带着几名下属率先赶到集市,局长奥夫钦尼科夫和比斯克市执委会主席加尔卡维随后抵达,结果沟通无效,群众对他们报以嘘声。市领导命令使用高压水炮驱散,但骚乱者切断水管,消防队被迫撤离。
于是向地方驻军求援。在士兵们赶来之前,骚乱者继续尝试从掀翻的警车里拖出佐西姆。米哈伊尔·潘金趁乱抢走特派员的配枪,但奥夫钦尼科夫眼疾手快将枪夺回,第一发子弹击伤潘金,第二发重伤扎哈尔·索科洛夫(送医不治次日身亡)。这时佐西姆终于被拖了出来,士兵和警察又把他抢回,护送着塞进救护车,但愤怒群众阻拦救护车移动,再次拉出佐西姆暴打。维塔利·利辛以为佐西姆已死,招呼人群停止动粗。之后骚乱继续约5小时,直到被警察和军队平息。
参与镇压骚乱的克格勃阿尔泰分局副局长叶夫根尼·多罗霍夫后来说坦克部队进了城,先发射空包弹,接着发射实弹。逮捕约20人,其中3名聋哑人。
1961年7月10日比斯克市收到苏联总检察院指令,要求尽快审理此案。于是开会商定把参加骚乱者分作两类。9月5日-7日第一次审理,特鲁布尼科夫两口子、潘金、琴佐夫和另三名煽动者出庭;10月3日-6日第二次审理,利辛、库科耶夫、梅利尼科夫、柯西赫、利亚霍夫和切尔内绍夫出庭。两次审判准备得很匆忙,一些关键问题——比如特鲁布尼科夫随身现金的确切下落——到最后也没搞清楚。
据弗拉基米尔·科兹洛夫《苏联大规模暴动》一书介绍,两次审理共判处三名被告枪决,后改判监禁。然而另一些人指出特鲁布尼科夫实际被执行了死刑,玛丽亚·特鲁布尼科娃监禁10年,其余被告监禁12-15年不等。
该事件无公职人员遇害,参与骚乱者仅一人被杀(或说多人)。地方领导受党内批评,市警局副局长被免职,理由是“镇压骚乱表现犹豫不决,未能确保打击扰乱秩序之徒”。
另据纪录片导演尼古拉·曾科维奇的说法,骚乱具体日期并非6月25日而是21日。参与者约500多人。
比斯克的这次大骚乱发生在其他类似事件如穆罗姆、亚历山德罗夫、新切尔卡斯克之前。虽然这些事件起因各异,但共同的大背景都是物价上涨、日用消费品和食品短缺、工作时间增加、工资降低。
编译:散栎儿@厌然闲居
禁止全文转载,引用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