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联共产党末代总书记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的两位祖辈曾被斯大林政府镇压,妻子赖莎·季塔连科的祖辈也有同样遭遇。不同的是,米哈伊尔祖辈刑满回家,赖莎外祖父1937年被杀。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的外祖父潘捷列伊·戈普卡洛1937年被捕,理由是“参加右倾反革命组织”。审查持续一年多,期间饱受刑讯凌虐。所幸被捕14个月后在斯塔夫罗波尔助理检察官的庇护下获释,各项指控全部撤销。返回普里沃利诺耶村一年甚至当选集体农庄主席,在村民中声望很高。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的祖父安德烈·戈尔巴乔夫对苏维埃政权不大赞同。拒绝加入集体农庄,在自己农场单干。1933年干旱饥荒,他家濒临覆灭——六个孩子饿死仨。次年春安德烈被捕,理由是“破坏播种计划”,未向地方政府交付规定的种子。
随后两年安德烈·戈尔巴乔夫在伊尔库茨克附近伐木,因工作出色、行为良好提前释放回家。他参加了集体农庄,在故乡普里沃利诺耶主管养猪场直到逝世。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幼年在潘捷列伊·戈普卡洛家生活,亲身经历外祖父被捕的前前后后。他回忆说,当时同村人纷纷绕着他们家走,生怕跟被镇压者亲属扯上关系。
米哈伊尔成为党的高级干部后有机会查询了解祖辈受镇压的案子,但直到1991年才提出请求。时任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主席瓦季姆·巴卡京授权向他提供当年的案卷材料。
潘捷列伊·戈普卡洛的刑侦材料显示,他是被早先逮捕的区执委会主席所告发,当局认为此人系右倾反革命组织头目。区执委会主席熬不住拷打逼供,胡编了一个50多人规模的“地下团伙”,其中包括1937年领导区委会的潘捷列伊·戈普卡洛。
尽管侦查人员坚持要求潘捷列伊提供“真实证词”,但他拒不承认。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还对戈普卡洛提出其他指控,称其破坏谷物收获、用减少饲料的手段饿死牲畜(他曾要求开垦草场),以及在职期间阻挠集体农庄开展“斯达汉诺夫运动”、不予调配足够人力。
总之,审讯结果显示潘捷列伊·戈普卡洛在反革命组织指示下对“红十月”集体农庄实施前述犯罪行为,损害了集体农庄经济实力。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相信,若非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助理检察官认为被告不构成托派分子,将本案从《刑法》58条(反革命罪)改为109条(职务犯罪),恐怕潘捷列伊难逃一死。
赖莎·戈尔巴乔娃的祖父安德烈·菲利波维奇·季塔连科曾经当过很长时间的集体农庄农民,后来发现无法靠着种地养活家人,搬去切尔尼戈夫谋一份铁路工作。他从未入党,生活中似乎也刻意远离政治。
1930年代安德烈·菲利波维奇曾入狱四年,最终因“指控错误”释放。我们不知道是谁出于什么动机告发他什么罪名,但肯定不涉及“反苏活动”,否则安德烈·菲利波维奇很可能会被处决,而非坐几年牢活着出来。
跟他相比,赖莎·戈尔巴乔娃外祖父彼得·斯捷潘诺维奇·帕拉达的命运更悲惨,对其研究也更详细。据赖莎妹妹柳德米拉回忆,外祖父全家在政府分给农民的土地上辛苦耕作,是全村公认的勤劳、热心、衣食无忧之人。但1930年代初他们家被剥夺房屋、土地和生产资料,不得不打零工为生。1937年彼得·斯捷潘诺维奇被捕,8月20日以“托派分子”的罪名枪杀。
作家尼古拉·岑科维奇在《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入主克里姆林宫之前的生活》一书中描写了彼得·斯捷潘诺维奇的审讯。他被指控在集体农庄从事反革命宣传,抨击苏联政府一切政策措施,还企图“瓦解”集体农庄庄员的劳动纪律。侦查人员表示,彼得·帕拉达被撵出集体农庄后仍继续对身边人“持续进行”反斯达汉诺夫运动的宣传。
被告人自辩从未进行任何反革命宣传,对苏联政府和集体化政策绝无不满,所以不认罪。至于“托派分子”的指控,彼得之女(赖莎·戈尔巴乔娃之母)说他几乎不了解托洛茨基其人其事,遑论参与什么“大阴谋”。检察官同意对彼得·斯捷潘诺维奇·帕拉达一案的起诉意见,并根据“三人小组”的裁定执行死刑。赖莎外祖母不久即饿死——因为乡亲们都不肯帮助反苏者和“人民公敌”遗孀。
以上就是我们目前所知的戈尔巴乔夫伉俪祖父、外祖父受难情由,更多细节有待日后查考。潘捷列伊·戈普卡洛享年59岁,安德烈·戈尔巴乔夫享年72岁,安德烈· 季塔连科生卒年不详。
编译:散栎儿@厌然闲居
未经本人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