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瓦西里·佩罗夫名作《三套车》是一幅情感深沉的油画。天寒地冻,冷风凛冽,三个儿童奋力拖拽沉重的水车,直观展现了当时社会对童工的剥削及农民生活之艰辛。而当我们探知其中一名角色的命运后,这幅作品似乎又增添了一抹悲剧色彩。
佩罗夫创作该画时一度踌躇不前。题材、情节、三个小孩都已确定,但对核心角色的描绘略嫌不足。于是他四处寻找模特,却始终未遇到能够准确传达作品情绪的合适面孔。
直到复活节那天,佩罗夫沿着图拉城墙散步,瞧见一位带孩子的农妇。画家当场认定那男孩就是心目中的角色,走近前介绍自己是画家,正在创作一幅大画,希望母亲同意孩子给他当模特。可贫苦妇人没听明白陌生人的意图,于是佩罗夫说服她参观画室,亲眼看看就会放心。
母子俩来到佩罗夫的画室,农妇大惊失色,声称描绘人的模样是大罪,被画的人将会病死。佩罗夫赶紧解释这种说法毫无根据,皇帝、神甫和半个莫斯科的市民都画过像,人家并未死绝呀。而且路加(译注:《路加福音》作者,画家和医生的守护者)手中不也握着画刷吗?他这一番话很有说服力,农妇的疑虑被打消了。
佩罗夫高兴地继续创作,女人也谈起她家的艰苦生活:丈夫和两个孩子死了,只剩正给画家当模特的儿子瓦希卡(译注:“瓦西里”的小名)陪在身边。他是母亲唯一的助手、希望和喜悦。
不久油画完成,巨大的尺寸和悲悯的内容令观者印象十分深刻。特列季亚科夫迅速出手把《三套车》购入画廊收藏。
四年之后,瓦希卡的母亲登门拜访佩罗夫,她老得非常快,佩罗夫差点儿没认出来。老妇人努力解释自己是谁、说儿子给佩罗夫当过模特,并告知瓦希卡已经死于天花。她这次变卖了全部家当进城,希望购回儿子生前唯一的画像。佩罗夫遗憾表示无能为力,因为画早就卖掉了。老妇人转而要求再看一眼那幅画——这是可以安排的。
当老妇人走进特列季亚科夫画廊,终于看到《三套车》时,当场跪倒在地啜泣祷告。佩罗夫说,尽管悲痛的母亲没责备他,但他感觉自己跟她的不幸遭遇有一定关系。

这件事让佩罗夫深受触动,他重新画了一幅瓦希卡的肖像,装进镀金画框寄往老妇人的村庄。老妇人回信表达感激之情,信中说她把儿子肖像挂在圣像旁边,每日祈祷。
原文:俄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翻译:散栎儿@厌然闲居
未经本人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