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乌兰乌德大规模犯罪事件

1950年苏联在押人员2561361人,达历史极值,甚至超过“大恐怖”之后1939年的1672438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废止死刑及更严格立法。

“古拉格群岛”的风俗是强者为王。盗贼、杀人犯自己定规矩,管理者和警卫不干涉犯人之间关系,因此斗殴、抢劫之类事件层出不穷。进入劳改营的人都知道将被关押多年,所以要把环境“扭曲”到自己舒服的程度。

同时政府也从劳改营体系获取实际利益。每年当局花费1200多万卢布建立、维护“古拉格”,强迫囚徒从事价值9亿卢布的无偿劳动,制造各种工业品1700万卢布。

虽然偶尔发生大规模越狱事件,例如布里亚特曾有900名犯人出逃,但劳改营选址偏远地带恰恰是基于这方面考虑。逃跑者即使不被追上击毙,大多死在深山密林,罕有进入市镇中心的。但1953年情况彻底逆转,逾120万名在押人员被集中释放,其中近50万属于危险重刑犯。

此次大规模放人本是贝利亚的主意,但民间呼为“伏罗希洛夫大赦”,因为法令是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克利缅特·伏罗希洛夫签署。斯大林死后,贝利亚决定让相关职能部门接手“古拉格”工业生产,劳改营管理权移交司法部。于是1953年3月底实施大赦,凡关押未满五年的一律释放,刑期十年的减半,包括带孩子妇女、少年人、老人和病人。但令人惊讶的是,这其中大部分属于小偷、强奸犯、流氓无赖等,故意杀人、抢劫抢夺和盗窃国家财产者不在大赦之列。

一下子冒出如此多释放人员,政府不可能快速把他们分散到全国各地安排工作。结果导致这些危险分子在许多枢纽城市聚集作乱,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首都乌兰乌德就是遭殃的之一。

初夏时节,乌兰乌德陆陆续续出现来自远东地区、马加丹州、内蒙古(据说那里有设在中国境内的特别危险罪犯劳改营)以及共和国内的特赦人员。乌兰乌德是他们多年来见到的第一座大城市,对某些人而言更是回家途中必经城市,都想停留一段时间,有的住一宿,有的住一周。六月份刚过半,市内发案率开始上升,很快发展到难以想象的规模——酒后扭打、动刀,掏兜划包,强奸妇女,以及最严重的拦路抢劫和杀人。

俄联邦功勋律师纳杰日达·库尔舍娃1953年在乌兰乌德法院工作,有亲身经历,而且她是喀山法学院毕业,曾多次走访苏联惩戒系统的偏远劳改营,深知犯人能干出什么。2012年库尔舍娃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那个夏天市内情况乃是这样:所有国家机关进入战争状态,工作人员下班不敢回家,拉开钢丝床睡觉,低楼层窗口用沙袋堵塞,部队和警察派人荷枪实弹在楼内执勤……

但最有经验的执法者恐怕也没料到,七月份乌兰乌德几乎落入犯罪分子之手。白天警察和纠察队员加强巡逻,夜晚抢劫、杀人频发。内务部职员穿制服上街必须携带武器多人同行,政府通过电台呼吁百姓天黑不可离家。因为太阳下山之后,劫掠食堂、餐厅和商店的人纷纷出动,又发生几起闯入单位宿舍强奸、杀死企业女职工的案件。受害者稍作反抗即遭残忍对待,行凶者使用手边各种东西——叉子、餐刀、剪刀——捅刺,或用皮带和围巾勒脖。

犯罪浪潮如此汹涌,当局和执法机构几乎束手无策。又混乱一个多星期,赤塔等地方的驻军终于前来支援。全市宣布戒严,暂停大赦释放。往东行驶的列车经过乌兰乌德不停。要求居民务必恪守宵禁,夜间游荡街巷者不查验证件直接击毙。库尔舍娃说白天也能听到巡逻队放枪声。虽然苏联废止死刑,但如今不得不“违背社会主义法制”当场射杀罪犯。车辆行驶必须张贴特别通行证,否则后果自负。

那段时间究竟打死多少罪犯至今不详,关于乌兰乌德两星期混乱的材料被立即封存,至今仍在联邦安全局档案馆吃灰。布里亚特作家、历史学家亚历山大·帕基耶夫小说《罪孽》描述了共和国首都居民怎样在日落前收回晾晒衣裤、门口设陷阱、搬家具堵窗、叫狗进屋严防死守。大白天也尽可能少出去。

另一方面,“客匪”入侵刺激了本地罪犯。1953年事件亲历者玛娅·伊万诺娃15岁时与母亲、弟弟和姐姐从外贝加尔来到乌兰乌德,跟别人合租一处大木屋,忽然听闻小道消息,及时搬走躲过劫难。原来,大木屋另一个房间租给一户人家,这家男士头天不幸地中了一大笔国家彩票。夜晚屋内全部房客包括儿童、孕妇和女房东共八人统统遇害。三天后警察在火车厢逮捕凶手,追回彩票奖金。作案者竟是一对普通夫妇,他俩的身份以及为什么起意杀人劫财目前不得而知。许多1953年夏天幸存的乌兰乌德人都经历了这种恐惧:关门闭户、吹灯拔蜡,想尽办法不招贼惦记。

随着当局采取断然手段,乌兰乌德社会治安很快恢复正常。大概同一时期,其他苏联城市如伊尔库茨克、彼尔姆、下塔吉尔、切列博韦茨等也遭受了“布里亚特式恐怖”,人民采取各种手段应对,有的联合起来巡逻,有的卷铺盖搬家逃走。

1953年苏联统计显示犯罪率增长16.4%,但最严重犯罪之增幅超过预期:盗匪活动增加72%,谋杀48%,抢劫176%,扒窃数量比1952年增多137%,强奸案增多43%。

一些研究者认为实际犯罪率增长不低于150%,也就是1953年比1952年多2.5倍。布里亚特法院1953年刑事审判数量可以间接佐证这种观点——较1952年增加了2.5倍,但官方统计显示共和国犯罪率仅增长7.5%。1954年4月之前苏联把84225个获释者送回关押地,约占大赦总人数7%。在布里亚特,“盗匪活动”是获释者“二进宫”的主要罪名。1955年共和国摧毁消灭241个犯罪团伙,其中82个在乌兰乌德活动。直到1958年才基本恢复平静。

编译:散栎儿@厌然闲居
禁止全文转载,引用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