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0年2月15日斯大林收到一份标明“绝密”的翻译件,内容是苏联情报部门获取的德国驻苏大使馆参赞弗利茨·冯·特瓦尔多夫斯基的一封私信。斯大林要求将这份含有敏锐外交官的尖锐评价的文件归入他私人文件收藏。
(1930年1月4日德国驻苏联大使馆参赞Ф.冯·特瓦尔多夫斯基致柏林经济学家、政论家В.特罗赫茨的信)
衷心感谢您上月17日的来信和圣诞礼物,我们非常愉快地全吃了。首先说圣诞节,在这座百万人口的城市,能够欢度圣诞的家庭不足100户,真是非常奇怪的感觉。对于全俄人民而言这就是个灰色的平常日子。这些宣传人员,对大众精神有深刻了解的人,却对节日的意义所知甚少,简直令人惊讶。只是一味工作、工作、提高产量之类。(注:下划线系斯大林所加)每个人都沉迷于虚幻的统计资料、不切实际的百分比数字等日常琐碎,却忘了除本职工作之外生活中还应当有其他内容。
我读过托洛茨基的书,觉得很有意思。只是最关键的地方没搞清楚,为什么托洛茨基在1924年,也就是他执掌红军、据说深受爱戴的时候,没有凭借手中巨大权力对斯大林采取行动,未作抵抗就撤退了?我找到的原因如下:托洛茨基归根到底只是个文学家,是个夸夸其谈的人,而同时期的斯大林是个有决心的行动派,知道自己要什么。托洛茨基是大作家。但他不管怎样都无法否认,斯大林——无论通过何种手段——已经攫取了全部权力,并且是有史以来最绝对的独裁者。他就是有这方面必需的品质。仅仅耍弄阴谋诡计实现不了这个目标,每个独裁者最终都以某种方式攫取到权力。依我看,用道德尺度衡量这个问题实属无谓,尤其跟托洛茨基这种人物相比,根本不一回事。
斯大林是个孤注一掷的人,是个拥有钢铁神经、强大意志力和可怕连贯性的人。
以后他的政策能不能成功,没人说得准;眼下的情况甚至显得十分模糊;但这个人重要的长处在于坚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还认为,他最终会毁灭俄罗斯(注:斯大林在这句话旁边写:“哈哈哈”),可这毕竟就是大多数独裁者的本质,为了实现自己内心认为的全世界幸福,不惜牺牲本国前途。
我认为社会主义竞赛是危险的,因为它造成了——或许不是在实际意义上,但至少是在象征意义上——俄罗斯人和外国工人在某些工厂、工作组的某种联系。我不是说这会严重削弱资本主义企业的产量;但举例来讲,“洛伊纳” (Leuna)工厂的一些工人就对这里化学托拉斯的前景很感兴趣。
目前俄罗斯遭遇了金属严重短缺。生产跟不上规定进度,正在扰乱整个五年计划。所以问题在于:如果这些困难无法消除,俄罗斯人该怎么办?能否通过某种额外追加的限制来维持五年计划微调机制的运转?能否宽限企业七年而非五年时间?抑或是整件事彻底陷入无望绝境?本地报纸连篇累牍刊登对未能实现预期数字、对品质低劣和缺乏组织的批评。各大委员会巡视全国,无情辞退那些甚至有功劳的党员干部。
我无法想象,由此引起的担心能够对增产起什么积极作用。总之,这里到处都在为社会主义春播做准备。各家报纸接连几周发表文章对春播提出建议和指导。这无疑是表明人们正怀着极大忧虑看待农业生产的一个迹象。
过去几个月苏联在外交方面非常成功:得到了英国承认,工党政府极其天真地指望借助俄罗斯市场来应对国内失业问题;跟土耳其签订了新的友好条约;同中国的冲突以全胜告终。(注:1929年苏联重拾中东铁路所有权和运营权)
这些成功使得这里充满傲慢自大,要不是我感觉十分好笑,可真没法忍啊。
我盼着能在1月底或2月到柏林住几天,见你一面……
(注:1932年5月冯·特瓦尔多夫斯基在莫斯科遇刺受重伤,袭击被归咎于波兰。康复后他继续在德国驻苏使馆工作到1935年)
翻译:散栎儿@厌然闲居
禁止全文转载,引用请注明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