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8年6月4日,一列运载着100多吨炸药的货运火车途经阿尔扎马斯1号车站,突然发生剧烈爆炸,造成91人死亡、数百人受伤。若非该车因故晚点,后果恐将更加惨重。虽然政府高层进行了详细调查,但导致爆炸的真实原因一直众说纷纭。
6月4日上午9:32,从捷尔任斯克开出的3115次货运列车驶入阿尔扎马斯1号火车站。车上载有30吨TNT炸药、25吨阿芒拿炸药、5吨硝铵二硝基萘炸药、30吨黑索金炸药、27吨奥克托金炸药等危险品共117.7吨,目的地是哈萨克斯坦的矿场和企业。
列车慢速缓缓驶过道岔,距离车站大楼约300米处突然发出巨响。远距离目击者一致表示看到蘑菇云冲天升起好似原子弹。爆心位置地面形成深10米、直径80多米的椭圆形弹坑,250米铁轨扭曲断裂。车站几百米外151座民房被荡平,823个家庭失去住所。一辆正好在交叉道口等候列车通过的公交大巴上几乎全体遇难,附近另几辆小车的驾乘人员亦未幸免。
事后统计91人死亡(包括17名儿童),700多人受伤,其中约300人伤势严重。城市基础设施受损程度仿佛挨了重型轰炸机群空袭,约200座房屋毁坏到无法修复,其他600多座建筑相对较轻。学校、幼儿园、医院、火车站和全部铁路交通瘫痪,燃气、供电、供水、污水处理和有线电话中断。
不幸中的万幸是,由于该列车在前一个站点被延误,爆炸时跟附近油库尚有一段安全距离。否则一旦殃及油库,伤亡情况简直不敢想象。500名消防员赶赴现场阻止火势蔓延,因供水系统停转,不得不从河道取水。附近4000名群众被紧急疏散。
几小时后,莫斯科军区首长和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根纳季·韦杰尔尼科夫率领政府委员会抵达阿尔扎马斯市主持调查工作。1988年的苏联推行开放政策,各路媒体进行报道不受限制。全国各界无不关心高尔基州(下诺夫哥罗德州)这起严重事件,许多城市发起募捐活动。
政府委员会审查了关于爆炸原因的各种猜测,起初认为临近铁轨的燃气管道起火引燃炸药,但这种说法后来被否定。其他版本包括运输期间违反安全规定(一些炸药从袋子里洒漏到车厢地面)、意外火花引爆、炸药自爆等,也不能排除敌对国家特工或恐怖分子袭击的可能性。虽然1988年的苏联社会局势不稳,但未找到人为破坏的确凿证据。
总之,尽管进行了几个月工作,委员会仍无法认定事故原因。公文材料未对外公布,官方结论措辞模糊,表示:“爆炸原因是违反危险品运输规定,混合装载起爆药和炸药”。政府态度含混,社会上自然流传起各种阴谋论。
阴谋论之一称事故当天还有一趟秘密专列进入阿尔扎马斯1号车站,车上载有阿尔扎马斯-16保密行政区(萨罗夫)制造、运往北方舰队的核弹头。该专列由海军陆战队战士押车,是恐怖分子的目标。但此类列车的运行路线和时刻表属于绝密事项,所以这种观点无从证实或否定。阴谋论之二则称恐怖分子的目标就是油库,只是因为列车因故延误,所以爆炸时没在油库近旁,否则损失将更大。

支持阴谋论者以一本1988年普通挂历为依据,主角是男演员奥列格·扬科夫斯基。由于印刷原因,6月4日这一天似乎被“高亮显示”了,而奥列格的腕表指针指向9:35,几乎正好是爆炸时间。阴谋论者相信这绝非巧合,要么是知情者的暗示警告,要么是幕后黑手给袭击者的信号。他们还提出阿尔扎马斯火车站事故后又发生了一连串类似悲剧,比如同年10月4日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火车站大爆炸和次年6月4日的乌法附近铁路大爆炸——这倒是没法反驳。
政府官员通常极力否认阴谋论和无端假设,但阿尔扎马斯爆炸不同,至少三位参与过调查的高级官员曾公开表示认可“恐怖袭击”观点。下诺夫哥罗德州前州长(1997-2001)伊万·斯克利亚罗夫1988年是阿尔扎马斯市苏维埃执委会主席,早在1990年代就声称此次爆炸是“人为灾难”。接替他担任州长的根纳季·霍德列夫1988年是地委第二书记,2003年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侦查机关做了许多实验,却从未确定原因。我个人的观点是,我还没被说服——这就是破坏活动”。
1988年任阿尔扎马斯市委书记的米哈伊尔·巴拉金2008年接受采访时也说:“我向来认为,今天同样认为,这是一次下流的、残忍的破坏活动…… 巧合太多,不能称之为偶然…… 装载炸药的三节车厢不可能同时爆炸,需要有强力起爆装置,不排除所谓的磁性地雷。假如爆炸按照坏人原定计划发生在油库旁,那么阿尔扎马斯就没了,我们就成另一个广岛了。我再多讲两句,爆炸发生的时间,严格来说本应是全苏航空航天工业领头专家在‘韵律’文化馆开会的时间,其中包括16位主要设计师,也就是全国的技术和科研精英齐聚本市。但由于天气炎热,我们在最后一刻把会议地点改到了‘莫洛佐夫斯基’度假旅馆”。
所以,发生在1988年导致91人遇难的阿尔扎马斯火车站大爆炸事故的真实原因,至今仍然成谜。
编译:散栎儿@厌然闲居
禁止全文转载,引用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