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人皆知苏联游击队在沦陷区后方的辉煌战绩,他们至少消灭了几千个法西斯分子,倾覆了几百辆火车…… 然而在这一部战史中,某些地区的游击队有着“不宜公开”的秘密,曾长期被苏联官方历史学家刻意掩盖。
之一:游击队员拿钱作战
文艺作品往往将游击队描写为“人民战争”,农民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实际上,农民并没什么特别动机自愿参加游击队——除了1941年。大多数农民是“被征召”加入的,也就是森林战士途经村庄时拉人入伙,德国占领者称之为“绑架”。历史学家则认为农民在游击战争中是一类“孤立的”、“消极的”群体。主要问题在于,集体农庄庄员不同于其他身份的游击队员,他们无权领取国家支付的报酬。相比之下,在游击队打仗的工人、职员和大学生每月可获得300卢布现金补贴,指挥官则完全保留他们和平时期的收入水准甚至更多(支队长至少750卢布每月)。
之二:女队员被迫陪睡
苏联政府积极鼓励女性参加敌后游击队,她们约占游击队总人数5%。然而,出于保家卫国之心投身“人民复仇”的年轻妇女却有可能遭遇性剥削。部分游击队领导认为叫女战士陪睡是他们的“特权”。其实这种性侵红军内部也时有发生,但游击队深在敌人后方,受害者根本无法向上级反映。
之三:吸纳囚犯
许多游击队员曾是囚犯,这类人在芬兰占领的卡累利阿地区尤其多、行动尤其频繁。因为该地区的游击队损失严重,卡累利阿-芬兰共和国及邻近俄罗斯北方地广人稀,不足以快速补充伤亡战士。因此,劳改营(“古拉格”)囚犯被允许加入游击作战“以血赎罪”。按照维克多·斯捷潘柯夫在其描写俄罗斯突击队深入芬兰领土进行破坏的专著中指出,囚犯约占卡累利阿游击队总人数的40%。
之四:射杀伤病战友
据一些老游击队员回忆,由于卡累利阿地区环境艰苦,一些游击队存在枪杀重伤、虚弱同志(“短命鬼”)的残酷做法,因为无力医治、照料他们。最早谈及这一黑暗秘密的人是当年“战友”支队的老战士德米特里·古萨洛夫——编年体小说《仁慈之外》的作者。但他也坦言,并未把卡累利阿密林中发生的一切都写出来。
之五:抢劫、杀害老乡
在心狠手辣方面,一些游击队丝毫不输德国宪兵队,动辄杀死被指控“协助纳粹”或是仅仅表现出不合作的乡民。苏联解体后,立陶宛人公开讨论卡纽凯村大屠杀(译注:游击队进村杀害46名波兰裔平民,包括22名未成年人),白俄罗斯社会怀念德拉日诺村和纳利波卡赫村遇难者(译注:纳利波卡赫村129名波兰人被游击队屠杀,包括3名妇女和几位少年)。游击队员写报告的时候往往把这类行动描述为惩治伪警察,但事实上并非次次如此。另外,为获取食物而勒索、抢劫居民的行为也屡见不鲜。历史学家厄尔·济姆克指出:“粮食供应不稳定,一支队伍可以连续几星期甚至几个月吃饱喝足,然后又在同样长的日子里面临饿死。”
情妇也是导致纪律涣散、滋扰平民的因素之一。第1反法西斯游击队原政委伊万·季姆丘克就曾写道,对于指挥员的女人,“要尽量叫她吃好、穿好,而这些一切势必从农民那里获得”。
编译:散栎儿@厌然闲居
禁止全文转载,引用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