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联众多体育冠军之中,奥列格·科罗塔耶夫是少数几位坐过牢的之一,入狱原因是七十年代在餐馆跟人打架。如果寻常斗殴,考虑到他的“身份”,警察多半从轻发落,但这一次挨揍的偏偏不是“寻常人”,而是现任内务部长之子!勃列日涅夫统治末年发生在莫斯科的这起小闹剧当时知之者甚少,今天的我们正好借此一窥苏联权贵阶级习气。
话说1976年初,年仅27岁的三次苏联拳击冠军、欧洲拳击冠军、世界拳击冠军,绰号“俄国坦克”的奥列格·科罗塔耶夫尽情挥霍自己打比赛赚来的名誉和奖金。他流连于莫斯科各家餐馆、酒店,经常卷入冲突。同时代的人普遍认为他脾气火爆,一位朋友回忆道:“奥列格生性强硬,相当自负自傲,从不肯轻易对人低头。”
某一天,科罗塔耶夫到“罗斯”餐馆(或曰“童话”餐馆)消费,命运让这位拳击冠军跟另一位不好惹的人——内务部长尼古拉·晓洛科夫儿子伊戈尔相遇。伊戈尔年轻时在共青团系统干过,认识许多苏联干部子女。而位于市郊萨尔特科夫卡的“罗斯”餐馆是三教九流最爱光顾的地方,什么纨绔子弟、运动健将、演员艺人甚至强盗匪徒都混迹其中。
目前仍不知道引起冲突的具体原因,但醉汉们动手还需要理由吗?目击者描述:伊戈尔·晓洛科夫抓起装水的长颈玻璃瓶“跳到”科罗塔耶夫身上,结果以悲剧收场——用体育术语来说,内务部长儿子被“击倒”了,住院两个月。
次日,警察前往奥列格·科罗塔耶夫家中将其逮捕。值得一提的是,此君根本没料到警察会来找他,甚至没打算低调躲藏。就在被捕前几小时他刚又打完一架,在“华沙”酒店餐厅(或曰电梯间)暴揍并抢劫一名西德商人,原因是不喜欢这个老外跟他“抢”妓女。此事件成了逮捕的正式理由。
搜查过程中,警察在拳击冠军身上发现大麻制剂(尽管朋友们坚称科罗塔耶夫从不吸食麻醉品)。又在他家搜出美国警察赠送的“柯尔特”手枪子弹,定性为“弹药”,以及菲德尔·卡斯特罗亲手颁发的奖品砍刀,定性为“冷兵器”。
虽然内务部长晓洛科夫暗中施加压力,但科罗塔耶夫头顶也有“保护伞”,所以这起治安案件起初被捂了起来。岂料1976年2月苏共二十五大召开期间,一封当众宣读的匿名举报信迫使调查重启。3月份奥列格·科罗塔耶夫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最后一次登台比赛(惜败),随即被关进看守所。昔日的拳击冠军因致他人重伤、持有武器和毒品的罪名出庭受审。许多人相信这些纯属构陷、栽赃。总之,1977年法院判处科罗塔耶夫5年监禁(一说8年)。
八十年代初奥列格出狱,从此体育界再无这号人物,黑道上经常出现他的身影。1983年再次因流氓行为和致人重伤入狱,之后逐渐结识各路“老大”,黑、白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换车如同换手套。1992年去美国避风头当旅游公司副总,二婚。1994年1月12日在纽约布莱顿海滩(俄裔聚居区)头部中枪身亡,享年44岁。刺客一直没找到,传言或称“俄罗斯黑手党”所为,或称普通仇杀。棺材运回莫斯科,下葬瓦甘科沃公墓,几百人——包括运动员、犯罪头目和律贼等——专程到场送别。
至于那位打架败北的伊戈尔·晓洛科夫,在高官父亲被撤职、开除党籍并开枪自杀后变得寂寂无闻。再后来苏联解体,他又因为是另一位“丑名官二代”加琳娜·勃列日涅娃的密友重新受到媒体关注。
巧合(或讽刺)的是,前内务部长尼古拉·晓洛科夫同样葬在瓦甘科沃公墓。此二鬼若泉下有知,不知将如何“相处”?
编译:散栎儿@厌然闲居
禁止全文转载,引用请注明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