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1985-1989年部分社会骚动

继续我们的苏联社会骚动系列:

1985

1月12日
塔吉克首都杜尚别,一群塔吉克人和“外乡人”在电影院附近争执,围观群众受民族主义口号刺激,开始追打身边的俄罗斯人。双方“参战”者约700人,直到警察赶到制止。5名挑事者被起诉。

2月10日
乌德穆尔特自治共和国首都伊热夫斯克市中心,大学生、中学生抗议苏共中央将城市改名为“乌斯季诺夫”的决定(纪念已故国防部长)。之后几个月,苏共中央、州党委和报社编辑部陆续收到约100封表达不满的群众来信。此事一直发酵到1986年。

5月
拉脱维亚里加,当地青年和俄罗斯青年群殴。年底类似事件又发生在爱沙尼亚塔尔图市。

1986

3月
雅库茨克国立大学雅库茨克人学生和俄罗斯青年发生民族冲突。双方最初在暖湖争斗,之后蔓延全城,持续3天。约100人被抓,两边各3人受审、判刑4年。5月初苏共中央书记处通过《关于雅库茨克市青年中的一些负面表现》的决议。

5月30日
莫斯科市苏维埃决定拆除18世纪古典建筑:谢尔巴科夫公馆。作家尤里·纳吉宾在《苏联文化》杂志发表文章《不动脑筋》表示反对。以К.潘菲洛夫为首的一群莫斯科鲍曼高等技术学校大学生和高中生直接进驻公馆2个月,24小时值班放哨。后来潘菲洛夫上电视台演讲,向社会解释保护历史遗产的重要性,苏共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鲍里斯·叶利钦指示撤销拆除决定。然而潘菲洛夫随即被莫斯科鲍曼高等技术学校开除。

8月
警方提前阻止了原定8月13日在乌德穆尔特自治共和国首都举行的“我们支持伊热夫斯克”全城青年大示威。近一年来中央机关陆续收到反对城市更名的信件。1986年12月共和国举办苏联文学日活动,著名作家和诗人(沃兹涅先斯基、扎雷金、杰缅季耶夫等)与当地群众见面时直呼“伊热夫斯克人”,无视更改后的官方市名。讽刺作家А.伊万诺夫更呼吁市民们起来抗争,而非坐等政府恢复城市原名。1987年6月伊热夫斯克终于叫回了“伊热夫斯克”。

12月17-19日
哈萨克斯坦“杰勒托克桑事件”:原哈萨克共产党第一书记Д.А.库纳耶夫被免职,跟当地毫无关系的俄罗斯人根纳季·科尔宾取而代之。大批学生走上阿拉木图街头抗议示威,许多群众纷纷加入,喊民族自决口号(比如“哈萨克的人民——哈萨克的领袖”),反对“俄罗斯大国沙文主义”,并试图冲击中央委员会大楼。这些活动受到党组织暗中支持。由于军、警强力干预,2人死亡,1000多人受伤送医,235人住院,2000多人遭逮捕。杰兹卡兹甘、巴甫洛达尔、塔尔迪库尔干、阿尔卡雷克、科克切塔夫等地方也发生类似暴动,但只有人员被捕没有人员伤亡。

1987

2月22日
约1000名12岁以上青少年在莫斯科示威游行,喊口号“保卫莫斯科远离‘柳别尔’!”。

3月15日-18日
列宁格勒圣以撒广场,22000群众自发集会反对拆除安格雷特里酒店(旧址)。内卫部队和内务部防暴队(后来的ОМОН)赶到现场,使用特种手段驱散人群,之后迅速将酒店大楼爆破(市苏维埃执委会文化部门首长В.马特维延科授权批准)。一个月后,约2000人参加“安格雷特里纪念月”集会。抗议行动在全市掀起一场群众性文保运动。

4月17日-25日
列宁格勒,17日和20日,140座犹太人坟墓被破坏或涂污。20日当天身穿黑色衬衫、臂缠纳粹标志的青年在涅瓦大街和“起义广场”地铁站周边游行示威,彼得戈夫也出现类似活动。25日一群少年喊着“打倒犹太人、拯救俄罗斯!”企图砸毁犹太教堂。事件参与者大多是职业技术学校学生。

5月6日
爱国主义历史协会“记忆”的积极分子在莫斯科十月革命50周年广场(马涅什广场)举行第一次非正式集会,抗议“对俄罗斯人的压迫”,呼喊口号“破坏改革者滚蛋!”、“求见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虽然这次集会未经政府许可,但也未被驱逐。之后约500人从广场走到莫斯科市苏维埃,鲍里斯·叶利钦出面听取意见。

6月1日
列宁格勒州基里希市,邮递员В.瓦西里耶夫领导的一个组织动员12000群众反对建造蛋白质-维生素浓缩物工厂。集会演讲过后,该厂的建设被取消。

6月5日
鞑靼自治共和国首都喀山,群众抵制在本市绿化区兴建大型生化工厂,该区域每年约有20万人次参观休闲。反对这项计划的团体征集了7万多市民的签名。

7月
克里米亚鞑靼人在莫斯科红场进行连续三天抗议,喊出口号“故乡或死亡!”,要求全面恢复公民权,包括允许返回克里米亚老家。虽然执法人员撕毁标语并威胁驱散,抗议者仍设法抵达苏共中央接待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第一副主席П.Н.杰米契夫出面接见,听取他们的诉求。7月9日苏共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克里米亚鞑靼人问题。7月25-27日又发生新一轮示威,抗议者声称将绝食,要求恢复克里木半岛的鞑靼人自治。

8月23日
波罗的海国家部分公民集会“纪念”《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签订,呼吁苏联政府公布当年决定波罗的海国家命运的条约秘密附加协议。

9月20日
乌克兰基辅,当地“迪纳摩”队和莫斯科“斯巴达克”队角逐苏联足球锦标赛。约450名首都球迷专程前往观战,最终“斯巴达克”队一比零胜出。赛后双方支持者在市中心爆发激烈斗殴。这次事件是苏联足球史上规模最大的球迷骚乱,影响深远。

10月
阿塞拜疆共和国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首次举行要求跟亚美尼亚共和国合并的集会活动,约200人参加,并在全自治州内征集支持者签名。

10月17日
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2000人抗议国内现有的化工厂以及核电站建造计划,喊出口号“拯救亚美尼亚免遭化学和放射灭族!”。

11月
斯维尔德洛夫市民集会声援被解除了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职务的鲍里斯·叶利钦。

11月11日
Б.莫斯卡连科夫在《苏维埃俄罗斯报》发表文章《让我们直面真相》,介绍阿斯特拉罕市民抗议开凿伏尔加-乔格赖运河的活动,呼吁在伏尔加河流域设置自然保护区、自发成立民间委员会。

11月28日
巴什基尔自治共和国乌法市,2000多群众在倡议组织的号召下反对市区兴建煤厂。抗议者喊出口号“乌法——清洁空气!”,沿十月革命大街游行示威,从文化馆行至市委大楼,在广场前继续请愿。市苏维埃执委会主席出面接见,之后市委向苏联部长会议提出将煤厂改建于市郊的建议。莫斯科派来专家委员会,支持该建议。

12月
雅罗斯拉夫尔市,在社会经济形势持续恶化的背景下,群众自发进行第一次大规模抗议。发动机厂工人长期被迫星期六上班,经过一番争取,成功恢复五天工作制。
(译注:1967年苏共中央、部长会议和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规定每周工作五天、休息两天。1977年“每周工作41小时”写入苏联宪法)

1988

2月-3月
西伯利亚地区大学生集会反对军事化的高等教育。

2月8日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危机开始恶化:首府斯捷潘纳克特市中心广场出现集会,中学生、大学生在脱离阿塞拜疆的口号下罢课。20日机关和企业员工集会支持自治州区委员会的决议,即上书苏联最高苏维埃要求将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НКАО)划归亚美尼亚。同时埃里温也出现群众活动。22-23日巴库市、苏姆盖特市第一次举行关于此事的集会,喊出口号“НКАО是阿塞拜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斯捷潘纳克特-阿格达姆公路旁的阿斯凯兰镇,亚美尼亚人和阿塞拜疆人首次爆发公开冲突。26日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向两国人民发表讲话,接见了亚美尼亚知识分子代表。

2月13日
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下塔吉尔市,2万群众参加集会要求关闭焦炭厂未配备现代化清洗设备的两个炉组。抗议者将附有8500人签名的请愿信寄给黑色冶金工业部长,没多久该部长前往会见抗议者。

2月24日
第比利斯国立大学600名大学生占据大卫·加列加修道院绝食抗议,反对政府在修院周边军事演习,因为有损坏这座格鲁吉亚最古老文物建筑的风险。地方政府向学生们保证,今后将另择地点放枪放炮。

2月26日-29日
阿塞拜疆苏姆盖特市,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危机引发的集会演变为针对亚美尼亚人的大迫害。据官方数字,32人身亡(亚美尼亚人26、阿塞拜疆人6)、197人受伤,逮捕42人。

4月3日
“大会-87”团体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举行集会纪念斯大林镇压遇难者,约300人出席。提出口号:“政治多元化是避免斯大林主义的保证”、“斯大林的帮凶要追究!”。

4月底
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古杰尔梅斯区中心,约5000群众封锁罗斯托夫-巴库高速公路,喊口号:“生化——不要!”,抵制兴建一座生化工厂。

5月11日
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叶伊斯克汽车客运企业罢工,大巴车开不出来。司机们罢工的主要原因是:在企业中地位低下、管理层无视职工怨言、薪资少。

5月18日
巴库市举行群众集会,抗议将阿塞拜疆人逐出亚美尼亚。

5月21日
南萨哈林斯克市,中央电视台《改革探照灯》节目录制期间,忽然发生临时组织的集会抗议。随后几天抗议继续进行,导致苏共萨哈林州委第一书记П.И.特列季亚科夫辞职。

5月22日
斯捷潘纳克特市开始全面罢工,原因是社会上流传说: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Е.К.利加乔夫在巴库表示“НКАО问题已经解决,毋庸再议”。

6月8日
雅罗斯拉夫尔市,群众在涅克拉索夫纪念碑附近集会,抗议曾任州委第一书记多年的Ф.И.洛先科夫被提名为第19次全苏党代表会议(Конференция КПСС)州代表,因为大家都说此公是本州诸多苦难的罪魁祸首。集会上征集了6000个反对洛先科夫的签名。不久后州内各地又发生多次抗议活动,结果前第一书记的代表提名在州委会上被撤销。

6月14日
苏联兼并拉脱维亚48周年之际,里加市举行规模史无前例的(约10万人)游行示威。

7月5日
中央级媒体报道了埃里温市“兹瓦尔特诺茨”机场的集会和封锁,以及亚美尼亚和斯捷潘纳克特市的罢工行动。

8月21日
莫斯科人在普希金广场举行自发集会,“纪念”苏军进入捷克斯洛伐克20周年。ОМОН到场驱散,经历了一场“战斗洗礼”。

9月18日-21日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又发生新一轮亚美尼亚人和阿塞拜疆人冲突。当局在斯捷潘纳克特市内和阿格达姆区宣布紧急状态及宵禁,向事发地点派驻特种部队。与此同时埃里温局势恶化,一群暴力分子企图占领亚美尼亚内务部大楼,并殴打警察。

10月
《关于修改和补充苏联宪法》、《关于选举苏联人民代表》两份法令公布后,人们普遍看出中央打算限制加盟共和国权力的企图。波罗的海国家局势骤然紧张:群众采取集会、征集抗议书签名、致信莫斯科讨说法等方式表达不满。

10月30日
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白俄罗斯文化基金会在公墓举行未经批准的斯大林主义受害者追思大会,被警察用催泪瓦斯之类手段强行驱散。

11月17日
阿塞拜疆巴库市群众集会和骚乱逐渐蔓延到全国(多达50万人参与),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的难民潮更令局势雪上加霜。18日示威者占据巴库市中心列宁广场,工业企业、交通运输、商贸和餐饮等部门陷入瘫痪。12月15日夜晚军队和特种部队强行清场,没收冷兵器和枪支,逮捕活跃分子若干。由于传说清场期间有人死亡,市内再度发生大骚乱,结果致2人殒命。

11月22日-29日
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大学生在政府楼外集体绝食。

1989

3月-4月
伊万诺沃市,一群妇女在圣母进堂教堂台阶处绝食,要求将教堂归还信徒。1990年4月该教堂移交给俄罗斯东正教会,1991年于此设立女修院。

3月2日
沃尔库塔市,“北方”矿场第9矿区工人罢工3天,后来发展成绝食。罢工者的要求包括:周日不上班、实行6小时工作制、削减管理部门和提高薪资。工人们最后成功冻结了修改生产定额的决定,并迫使矿场管理者支付他们应得的奖金。这次行动是后来矿工罢工运动的肇始,尽管没产生多少政治共鸣。

3月12日
基希讷乌市2万人喊着“打倒政府!”口号示威。
里加市人民阵线举行25万人集会。

3月18日
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利赫内镇,约3万群众举行集会,发表声明要求脱离格鲁吉亚。之后群众示威和反示威此起彼伏,3月25日加利市、4月1日列谢利泽市的格鲁吉亚人活动规模较大。

3月19日
基希讷乌举行2次政府批准的集会,摩尔达维亚主权和独立倡议者在会上积极发言。同日,莫斯科举行拥护叶利钦的群众集会。

4月2日
克麦罗沃州库兹巴斯第一次罢工:“苏联60周年”矿场第8区矿工拒绝升井,要求食堂小吃部供应优质食品,以及保障沐浴肥皂不断货。克麦罗沃州委谴责罢工,并以开除党籍相威胁吓阻共产党员参加罢工。

4月4日-9日
格鲁吉亚一个非正式协会组织群众在第比利斯政府大楼外举行多日集会,口号是“格鲁吉亚独立!”、“打倒俄罗斯帝国!”。4月7日格鲁吉亚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提议宣布首都进入紧急状态,苏共中央开会决定调部队进入第比利斯。4月9日夜间的军事行动将抗议者逐出广场,期间16人死亡,许多士兵和大批平民(约3000人)受伤(即所谓“血腥星期日”)。4月16日“莫斯科论坛”组织声援格鲁吉亚的抗议集会。1989年12月苏联第二次人民代表大会谴责对示威者过度使用武力的行为。

4月18日
托木斯克市,2路公交车司机因工资低、社会环境差罢工一小时。

4月18日
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上伊谢特冶金工厂罢工,提出政治要求(包括戈尔巴乔夫辞职)。

4月23日
莫斯科普希金广场,“民主联盟”运动举行未经批准的示威游行,300名参与者中约70名被捕。

5月1日-2日
列宁格勒、古比雪夫、斯维尔德洛夫斯克、鄂木斯克、伊尔库茨克、高尔基、加里宁、埃里温等城市出现反共产党游行。阿什哈巴德市一群青年在节日庆祝游行期间借机抗议。

5月3日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全面罢工开始。亚美尼亚各地举行集会和抗议以示声援。

5月13日
媒体报道了埃里温的群众集会,要求亚美尼亚最高苏维埃召开非常代表大会、停止宵禁。

5月18日
辛菲罗波尔、旧克里木、塔什干、撒马尔罕、维尔纽斯和里加举行克里米亚鞑靼人被驱逐周年纪念活动。

5月20日
彼尔姆州基泽尔市看守所发生大规模骚乱和劫持人质事件,犯罪分子索要12万卢布、自动武器和弹药、加满油的大巴车及自由离开看守所的承诺。特种部队参与了解救人质、镇压暴徒的行动,获圆满成功。

5月23日-24日
乌兹别克费尔干纳市第一次民族冲突,当地除了乌兹别克人,还生活着麦斯赫特土耳其人。

6月3日-4日
费尔干纳市和费尔干纳州多个居民点爆发新一轮民族冲突。共发生1069次大破坏,波及766处民房、27处国有设施、275辆汽车,政府称平民死亡103人(麦斯赫特土耳其人52、乌兹别克人36),受伤1255人。当局实施宵禁。约6万麦斯赫特土耳其人被疏散至俄罗斯联邦。

6月16日-22日
哈萨克新乌津市及周边地区发生民族冲突,当地居民憎恨把持市场、哄抬粮价的高加索人,也讨厌麦斯赫特土耳其人。冲突起始于露天舞场打斗,之后本地人追打高加索人、纵火烧车、冲击政府大楼和警察部门。全市各机关办公室或基于声援或出于恐惧统统临时关门,铁路交通中断。6月19日实施宵禁,但暴力已蔓延至临近市镇。特种部队参与恢复秩序。据各种资料,冲突导致5-10人死亡,100-200人受伤。

6月25日
摩尔达维亚人民阵线在基希讷乌举行政府批准的集会,期间积极发表“旨在煽动分离主义思想的挑衅演讲”。

6月27日
埃里温市数千人集会,要求中央承认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的自决权,并释放1988年被捕的 “卡拉巴赫 “委员会成员。

7月10日-26日
苏联主要煤炭工业中心罢工频发。7月10日,克麦罗沃州梅日杜列琴斯克市“谢维亚科夫”矿场第3班矿工拒绝升井,向行政部门提出经济要求。而在这次罢工之前,工人们经过了漫长的申诉、请愿和拟定己方要求的过程。此事产生”连锁反应”,很快整个库兹巴斯矿区都“揭竿而起”:奥辛尼基、普罗科皮耶夫斯克、新库兹涅茨克、基谢廖夫斯克、别洛沃、列宁斯克-库兹涅茨克、克麦罗沃、别廖佐夫斯基、安热罗-苏真斯克共30万矿工成立罢工委员会,组建“义勇队”,向地方政府递交包含经济和政治要求的“备忘录”。7月18日,罢工委员会与苏联部长会议代表签订协议:政府对工人作出重大让步,矿工则必须终止罢工,于是罢工很快结束。但顿巴斯(7月15日)、沃尔库塔(7月19日)、卡拉干达和伯朝拉(7月20日)的矿井又自发停工,莫斯科州部分矿井也停止运行,惟程度较轻。这些地方的矿工代表同部长会议主席Н.И.雷日科夫会面后,同意按照库兹巴斯方案解决问题。

7月15日-17日
苏呼米及整个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的局势急剧升级,民族冲突已达临界点。阿布哈兹人和格鲁吉亚人拿起武器对射,造成14人死亡、127人受伤。当局实行紧急状态,部署特种部队开展大规模行动解除民间武装(缴获约1万支枪),铲除了煽动骚乱者。

8月
巴库局势再度恶化:逃离亚美尼亚的阿塞拜疆难民开始在阿塞拜疆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大楼外示威游行(参与者达50万人),结果演变为全市及周边地区骚乱。特种部队进入巴库协助恢复秩序。

8月18日-28日
乌克兰伏罗希洛夫格勒州矿场罢工。

8月18日-9月25日
摩尔达维亚共和国多个城市因为关于歧视俄语的法律草案的辩论引发骚乱。在基希讷乌,既有来自“人民阵线”的地方民族主义者和俄罗斯人的集会,也有不跟他们一伙的加告兹人(Гагаузы)集会。“人民阵线”成员杀害一名俄罗斯少年,又烧毁了“亲莫斯科”的《摩尔达维亚青年报》编辑部。8月23日,一场旨在争取俄语作为官方语言、以及地方苏维埃自行解决语言问题的权利的全国罢工开始,约170家企业参加,另有400名工人发表集体声明表达支持。9月1日法律获得通过,规定摩尔达维亚语为官方语言,摩尔达维亚语和俄语都是民族间交流语言。这之后许多企业加入罢工行列,直到9月21日才被制止。
(译注:摩尔达维亚语即是罗马尼亚语,加告兹语属于突厥语系土耳其语支)

8月23日
波罗的海三国约200万人参加“波罗的海之路”活动,手拉手组成长约675千米的人链,抗议苏联占领、要求独立。

8月25日
乌克兰克里米亚州巴赫奇萨赖区,鞑靼人“擅自侵占”土地。

9月30日
白俄罗斯戈梅利区、莫吉廖夫区、布列斯特区和明斯克市居民举行“切尔诺贝利之路”游行抗议。此外,鞑靼自治共和国的卡马河畔切尔尼、下卡姆斯克、奇斯托波尔等城市举行反对建设鞑靼核电站与巴什基尔核电站的抗议游行。
(译注:此两座核电站当年因公众压力中止施工)

10月3日
莫斯科市,几千名工会积极分子走上街头,喊口号“打倒合作社员工!”、“我们要求工资和物价相匹配!”、“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等,之后在卢日尼基体育场举行集会。

11月7日
莫斯科发生自1927年以来第一次反共示威,呼吁捍卫出版自由的口号很多,对苏共中央政治局和戈尔巴乔夫本人的批评也很多。

10月7日-11日
基希讷乌市,十月革命周年纪念活动被打断,随后爆发大规模骚乱,几千名“人民阵线”成员围攻共和国内务部大楼,100多位工作人员遇袭负伤。

11月23日
南奥塞梯自治州自行决定“升格”为自治共和国,被格鲁吉亚最高苏维埃否定,引起格鲁吉亚人和奥赛梯人冲突。在格鲁吉亚最高层官员的授意、协助下,1500多名格鲁吉亚人试图进入茨欣瓦利市(南奥塞梯首府),于途中跟奥赛梯人和警察打了起来,6人死亡、27人受枪伤,140人入院治疗。

12月31日-1990年2月2日
阿塞拜疆共和国境内纳西切万自治共和国大规模骚乱及打砸抢,导致苏联-伊朗边界百余千米遭破坏。

编译:散栎儿@厌然闲居

禁止全文转载,引用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