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2年6月新切尔卡斯克市发生工人罢工。党总书记尼基塔·赫鲁晓夫委派中央主席团成员米高扬、科兹洛夫、基里连科、原克格勃主席谢列平等人飞赴当地指挥处置,要求采取一切可行措施遏阻、驱散群众。同时,马林诺夫斯基元帅下令必要时可出动北高加索军区第18装甲师。
罢工和暴动始于6月1日,次日中午镇压部队进城,约八千名工人(包括妇女儿童)携带红旗和列宁像准备从图兹洛夫河大桥接近市中心。北高加索军区司令员普里耶夫命令现场指挥员马特维·库兹米奇·沙波什尼科夫中将阻止人群过桥,后者表示没有能力扣押八千人。普里耶夫请示最高层许可后回复说:给你派坦克,进攻!
沙波什尼科夫中将拒绝执行,称:“司令同志,我没看到前方有需要我们坦克进攻的敌人!”米高扬通过无线电再次传达命令,仍遭拒绝。为避免意外开火,沙波什尼科夫要求战士放下机枪、步枪并交出子弹。此前桥面已被多辆军车堵塞,一些群众直接翻越障碍,更多人淌水过河,部队未予干预。中央工作组闻讯紧急转移至安全位置。这之后沙波什尼科夫跳上指挥车打算超越群众队伍抢先进城,在距离市委大楼400米处他听到密集的自动武器射击声……
根据官方数字,事件造成26人丧生、87人受伤。当被问及如果他执行命令并且坦克射击过河人群会怎样时,沙波什尼科夫答:“死人数以千计。”
马特维·沙波什尼科夫将军1906年出生,当过矿工。1928年参军,1930年入党,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后参加苏芬战争。伟大卫国战争期间经历基辅防御战、顿巴斯防御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战役、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攻势、下第聂伯河攻势等多次重大行动,屡立战功。1944年荣获列宁勋章和“苏联英雄”称号,1955年8月授衔坦克部队中将。1960年5月起担任北高加索军区第一副司令、军委委员。
新切尔卡斯克事件过后沙波什尼科夫虽然继续原职,但他不认同苏共高层对事件秘而不宣的做法,决心公开工人群众被杀真相。他用化名“狂怒的维萨里昂”向苏联作协和莫斯科、列宁格勒的高等院校共青团委寄出至少六封信,描述事件经过,呼吁“建立一个新的布尔什维克工人党”。最后一封信写给作家康斯坦丁·西蒙诺夫,署了真名。
于是,1966年坦克兵中将马特维·沙波什尼科夫被转入预备役,1967年1月开除党籍。1967年8月26日罗斯托夫州克格勃部门对他提起“反苏宣传罪”刑事诉讼,证据是搜查没收的关于新切尔卡斯克事件的信件草稿和呼吁书草稿。同年12月23日,由于沙波什尼科夫的前线战功和他本人的积极悔过,此案撤销。
1967年5月将军在日记中写道:
“就个人而言,我无法掩饰对无限独断专横之人的不满和仇恨。我只遗憾没能跟这种丑恶真刀真枪斗一斗。在反对独断专行和恣意妄为的斗争中,我缺乏拼死一搏的能力;在反对军队普遍存在且根深蒂固的丑恶现象——即专横独断、卑鄙伪善的斗争中,我缺乏足够强大的武器。我只是虚幻地相信真理必胜、正义必胜。”
1988年马特维·沙波什尼科夫平反恢复名誉,同年12月恢复党籍,一直居住在顿河罗斯托夫。1994年6月25日逝世,葬于顿河罗斯托夫北方公墓,市内有他的纪念牌匾。另外在别尔哥罗德州阿列克谢耶夫卡市有一条街道以他的姓名命名,该市第1中学楼前立有青铜半身像。
沙波什尼科夫有过两次婚姻,膝下两子:长子是部队飞行员、中将,次子是放射物理学家。
编译:散栎儿@厌然闲居
禁止全文转载,引用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