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9年,苏联推进工业化急需进口大量机械设备。为获取资金,政府开始集中抛售古董珍玩——包括国立埃尔米塔日博物馆藏画作。
俄罗斯历代皇帝在冬宫收藏的各国名画可谓琳琅满目,对这些珍品的集中抛售后来被称作“埃尔米塔日灾难”,持续三载之久直到1932年。研究者指出,早在1928年2月,埃尔米塔日博物馆和国立俄罗斯博物馆就被要求编制提交一份总价值200万卢布的绘画出口名单。博物馆工作人员曾试图阻止但失败,几乎每幅名画都被定价待沽。当时的教育人民委员部发放出口许可证,“古董办公室”负责销售,布尔什维克画家埃内斯特·齐瓦尔特领导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初步估价,最后送往伦敦和柏林的拍卖行面向各国买主。
据统计,三年间总共从冬宫展厅和仓库挑选了2880件画作拍卖,其中350件具有重要艺术价值,59件被公认为世界名画,包括委拉斯开兹、鲁本斯、提香、拉斐尔等古代巨匠作品。
今天看来,这些名画的成交价格十分低廉,博物馆方面估计至少低于市场价2倍。部分原因在于大萧条时期极少有买家愿意掏几百万买一副画。
即便如此,曾任美国财政部长的银行家、收藏家安德鲁·梅隆还是成了最大买主。他先后豪掷6654000美元购得21件名画,其中包括:拉斐尔的《圣乔治与龙》(745000美元)、《阿尔巴圣母》(1166400美元)、提香的《镜前维纳斯》、扬·范艾克的《天使报喜》、《伊莎贝拉·勃兰特肖像》、波提切利的《三博士来朝》等。梅隆死后,这些巨作全部捐赠给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加卢斯特·古尔本基扬号称“亚美尼亚第一位亿万富翁”,在中东大发石油财。鲁本斯的《海伦娜·福门特肖像》、伦勃朗的《帕拉斯·雅典娜》、《老人肖像》、伦勃朗的《提图斯肖像》等被他收入囊中。这些巨作目前分散在多个博物馆。
参观冬宫的普通访客注意到展品消失,往往将此归咎于博物馆工作人员,甚至给国家政治保安总局写举报信。解说员亦被告知不得当众谈论这个问题。
所幸在大家共同努力下,1931年4月25日政治局通过一项决议,规定了不得外销的画作名单。1932年斯大林复信后来升任埃尔米塔日博物馆馆长的约瑟夫·奥尔别利,称“已禁止对外贸易人民委员接触博物馆东方部藏品”。工作人员拿到这封信如获至宝,宣布凡是涉及东方元素的西方艺术作品统统不准卖(比如描绘了东方物品),成功索回11件名画。然而遗憾的是,政治局做出决议之后仍有至少8件作品被售出。
除绘画外,当年苏联政府还出口了一批古代手稿、珠宝、钱币、家具、金银器等珍贵物品。据历史学家估算,“古董办公室”所获资金仅占国家总收入的1%,对工业化进程并无突出贡献,却严重损害了全民文化遗产和苏联的国际声誉。1933年1月中央宣布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卖艺术品换钱变得不再急迫。纳粹党在德国崛起,“古董办公室”随之失去了重要的销售渠道。1933年斯大林指示主管文化和宣传工作的阿列克谢·斯捷茨基了解情况,后者促使政治局最终于1933年11月15日通过决议,明令停止从埃尔米塔日或其他博物馆出口画作。
编译:散栎儿@厌然闲居
禁止全文转载,引用请注明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