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历山大一世皇帝1803年视察凯克斯霍尔姆市(普里奥焦尔斯克市),即著名的柯列拉政治犯监狱所在地。皇帝开恩接见在押人员,包括叶梅利扬·普加乔夫的家人,并指示提高他们的膳食标准。其中一位在监狱地窖囚禁了约三十年的老汉声称,他的故事只能说给皇帝本人听。亚历山大一世很感兴趣,同意进行私下谈话。
谈话结束后,皇帝情绪激动,眼含泪水命令释放这名老汉,让他永久定居凯克斯霍尔姆(但不得离开)。传说亚历山大一世脱下自己外套裹着老汉共进晚餐,给他吃自己盘中饭菜,而且送他换洗衣物。
于是被称作“无名氏”的囚犯获得了住房和养老钱,在凯克斯霍尔姆继续生活15年后逝世。他经常找那些爱戴他的市民串门,生命最后几年在失明中度过。
1847年赫尔辛基大学教授、语言学家雅科夫·格罗特在《芬兰之旅》一书中公开了这个传奇故事。该书忠实记录当时的风俗习惯和历史等方面内容,绝无虚构情节。
研究者探索文献资料发现,该囚犯系“希林少将”奉叶卡捷琳娜二世旨意押解至柯列拉监狱,运送他的马车和马匹用肥皂水彻底擦洗。监狱登记簿显示此人为“无名氏”,直接关进火药库地窖,门随后被砌死,饮食等物从小孔递送。保罗一世皇帝曾下令继续关押此人——此举很奇怪,因为保罗从不放过跟母亲对着干的机会。历史学家相信这只能说明囚犯身份的敏感性“压倒一切”。
那么问题来了,这位神秘的囚犯究竟是什么人?
假说之一:“无名氏”冒充叶卡捷琳娜二世儿子
柯列拉监狱博物馆高级研究员А.П.德米特里耶夫认为,囚犯是帝国外交学院翻译伊万·帕卡林,冒充女皇和尼基塔·帕宁伯爵(曾任保罗一世教师、外交学院院长)的私生子。入狱日期约在1785年7月至1801年4月间。
尼基塔·帕宁出身显贵,相貌堂堂,受过高等教育,当过驻丹麦、瑞典大使,1763年官拜外交大臣,同女皇的关系时近时远。他生性慵懒少动,闲散爱享乐,从未正式结婚。
假说之二:“无名氏”冒充叶卡捷琳娜二世女儿的未婚夫
历史学副博士奥列格·乌先科则认为,伊万·帕卡林冒充的不是女皇私生子,而是根本不存在的“女婿”。
众所周知叶卡捷琳娜二世只有一个4岁夭折的女儿。除了保罗一世·彼得罗维奇,还有一名出自宠臣格里戈里·奥尔洛夫伯爵的私生子,叫阿列克谢·博布林斯基。女皇虽未亲自抚养这名私生子,但对他十分关照,终生衣食无忧,保罗一世年间晋升少将,最终开创了博布林斯基家族。
假说之三:“无名氏”实为约安·安东诺维奇
历史学家М.И.佩利亚耶夫声称,神秘囚犯其实是安娜·伊凡诺夫娜女皇的继位者:约安·安东诺维奇,即伊凡六世!史载伊凡六世刚出生即加冕,一年后被伊丽莎白·彼得洛芙娜推翻,与生母安娜·利奥波德芙娜一道押解至北方的霍尔莫戈雷囚禁。伊丽莎白女皇严令任何外人不得接近这个孩子,同时千方百计抹杀他存在的痕迹:凡能找到的画像、提及他名字的文件、书籍等一律烧毁,带有他头像的硬币收回重铸,而且给他改名叫“格里戈里”以绝后患。传言称彼得三世皇帝曾计划寻访这名年轻的“阶下之君”。
佩利亚耶夫相信,叶卡捷琳娜二世登基当天就下令将“格里戈里”转移到凯克斯霍尔姆关押,她写给斯坦尼斯瓦夫·奥古斯特的书信可以证明此事。1764年施吕瑟尔堡要塞“营救伊凡六世失败”的行动属于表演性质——对外宣布伊凡已死,再秘密押赴凯克斯霍尔姆。事后希林少将报告称船行拉多加湖遇狂风沉没,囚犯“无名氏”被蒙着眼睛搂在怀里拖上岸。约安·安东诺维奇时年23岁,在柯列拉监狱漆黑孤独的地窖一关关了三十年,五十多岁才真正过上自由生活。
(儿按:假如雅科夫·格罗特教授描述的情节不虚,则假说三似乎更可信。以常情度之,皇帝应该不会对冒充皇室成员的诈骗犯有什么好感,遑论提前释放、给予优待。)
编译:散栎儿@厌然闲居
未经本人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