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俄罗斯历史的富商与寡头

美国《福布斯》杂志从1987年开始每年发布“全球富豪榜”。假如19世纪甚至17世纪就有这种排行榜的话,那么俄罗斯人无疑将在其中占据重要位置。

阿尼凯·菲奥多罗维奇·斯特罗加诺夫

年代和地区:16世纪,北乌拉尔

致富之道:采盐、贩盐

15世纪末,诺夫哥罗德商人菲奥多罗夫·斯特罗加诺夫举家迁至索利维切戈茨斯克。1497年菲奥多罗夫去世,其子阿尼凯继承家产,1515年开始从事熬盐业。那时候的盐卤水是从井下抽取,就像现代采油一样,然后用大锅熬煮——这个活又脏又累,却系社会所必需。至1558年阿尼凯渐成巨富,伊凡雷帝赐给他家卡马河流域大片土地,遂在索利卡姆斯克继续扩张致富之道。当时的阿尼凯富可敌国,因领地遭鞑靼人劫掠,他直接征召伏尔加河畔最凶猛的亡命暴徒和剽悍头领(“阿塔曼”),武装起来杀向西伯利亚。其中一个“阿塔曼”名唤叶尔马克,当他行军的消息传到暂时不想发动战争的雷帝耳中时,对西伯利亚的征服已然不可避免。

阿尼凯过世后,斯特罗加诺夫家始终是俄罗斯名门大族、工业巨头,财富来源包括冶炼、捕鱼、商铺和贸易路线等。18世纪斯特罗加诺夫家族获得贵族头衔,热衷在农奴中发掘才能之人,比如在圣彼得堡学习、工作并主持修建喀山大教堂的画家、建筑家安德烈·沃洛尼辛。1825年谢尔盖·斯特罗加诺夫开设美术学校,奉行“有教无类”,农民子弟亦来者不拒。他们家对俄国贡献甚多,譬如17世纪创造了自己独特的圣像画流派,18世纪创造了一种建筑风格、并以此风格建立6座与众不同的教堂。就连他们在敖德萨沙龙招待客人的一道“酱汁焖牛肉”也被冠以斯特罗加诺夫之名(Бефстроганов)。

遗泽所及:
西伯利亚全境。
乌索利耶和伊林斯基(彼尔姆边疆区)的建筑群——斯特罗加诺夫帝国的“首都”。
索里维切戈茨斯克、乌斯丘日纳、下诺夫哥罗德、圣三一修道院的“斯特罗加诺夫巴洛克”风格教堂。
许多教堂和博物馆内供奉、展示的“斯特罗加诺夫画派”圣像画。
喀山大教堂的斯特罗加诺夫宫。
莫斯科“谢尔盖·斯特罗加诺夫”美术和工业学院。
俄罗斯最受欢迎的菜肴之一:“斯特罗加诺夫焖牛肉”。


尼基塔·杰米多夫和阿金菲·杰米多夫父子

年代和地区:18世纪,图拉、北乌拉尔

致富之道:黑色冶金业

彼得一世皇帝17世纪末经常视察图拉,当时他正集中力量对抗强大的瑞典,而图拉正是武器生产重镇。皇帝与那里的军械工尼基塔·杰米多维奇·安图菲耶夫友善,派遣他到乌拉尔掌管冶金,并于1701年成立涅维扬斯克工厂。当时瑞典的金属产量几乎占欧洲一半,俄罗斯1720年代也达到甚至超过这个水平。数十座规模庞大的现代化工厂在乌拉尔拔地而起,吸引外国客商涌入,尼基塔因功晋身贵族阶级,改姓杰米多夫。其子阿金菲继承父业,成就更大,使18世纪的俄罗斯成为世界冶铁冠军,以此支撑起一支强大的军队。农奴们在乌拉尔的工厂卖命苦干,水轮带动机床,货船输送铸锭。同古典时代的其他贵族一样,杰米多夫家族也重视公益:阿金菲之子格里戈里创建了俄罗斯第一座植物园,阿金菲之孙尼古拉在黑海捐建护卫舰、在加特契纳成立孤儿院,并作为使节常驻佛罗伦萨。

遗泽所及:
北方战争的胜利,彼得堡和波罗的海。
乌拉尔的采矿及冶炼部门是苏联和俄罗斯的主要工业区。
阿尔泰矿山为俄帝国出产白银,也是库兹巴斯煤田“之父”。
涅夫扬斯克是杰米多夫帝国“首都”,他们在当地率先采用构架屋顶、避雷针和铸铁钢架建造塔楼(译注:后倾斜,成为当地标志景观)。
下塔吉尔三百多年来一直是工业重镇,切列帕诺夫兄弟在这里组装俄罗斯第一台蒸汽机车。
图拉的尼科洛-扎列茨基教堂原系杰米多夫家族墓地。
索利卡姆斯克植物园是俄罗斯第一座植物园,而且是卡尔·林奈提议所建。


瓦西里·阿列克谢耶维奇·佩尔洛夫

年代和地区:19世纪,莫斯科

致富之道:进口茶叶

“茶”为什么俄语叫“钗”、英语叫“替”?因为英国主要从华南取得茶叶,而俄罗斯从华北边境进口,所以同一个汉字演变出两种发音。17世纪有一条茶叶之路,自口岸城市恰克图穿过西伯利亚,尽管成本高昂却利润可观,故而恰克图得名“百万富翁之城”。许多商人在茶叶贸易中快速致富,比如昆古尔的格里布申,但莫斯科的佩尔洛夫家族做的比他们都大:祖父伊万·米哈伊洛维奇1797年参加商会,其子阿列克谢1807年开张第一家茶店,直到瓦西里·佩尔洛夫创立茶商协会,并逐渐发展成“茶商帝国”。佩尔洛夫家的数十间店铺遍布全国,在莫斯科米亚斯尼茨基街的茶楼人尽皆知。但最重要的是,瓦西里·佩尔洛夫实现了海路贸易和铁路运输的高效对接,使茶叶成为包括农民在内的社会各阶层的大众化饮品。

遗泽所及:
饮茶早已成为俄罗斯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要素。
催生了俄式茶炊与俄式瓷器的发展。
米亚斯尼茨基街茶楼是莫斯科最美丽的古建筑之一,1896年曾接待清朝大臣李鸿章参观。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普提洛夫

年代和地区:19世纪,圣彼得堡

致富之道:冶金和重型机器制造

您能想象没有埃尔米塔日博物馆或圣以撒大教堂的圣彼得堡吗?普提洛夫工厂(基洛夫工厂)同样属于彼得堡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既是俄帝国规模最大的工厂,又是无产阶级“神力”的典范,俄罗斯近代三次革命有两次从这里发端。

起初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天才工程师尼古拉·普提洛夫被引荐给尼古拉一世皇帝,领受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下次通航期之前在圣彼得堡船厂组建一支明轮蒸汽舰队。当时俄罗斯还没有这种船,唯一可效仿的对象——英国——恰恰是敌方。但普提洛夫终究做到了:波罗的海再度冰融雪消之时,俄罗斯已经拥有64艘蒸汽炮艇和14艘轻护航舰。战后,工程师普提洛夫变身生意人,先对芬兰和彼得堡的几家工厂进行现代化改造,并于1868年在首都郊外建立自己的事业。普提洛夫工厂集团出产机床、轮船、大炮、火车头和车厢,将俄罗斯冶金业提高至新水平,极大减少了钢材、合金、钢轨和重型机械的进口量。尼古拉·普提洛夫生前最后一个项目是在圣彼得堡古特耶夫斯基岛新建港口,可惜中道崩殂,最终由同事们完成。工厂继承人显然不如他目光敏锐,未注意到三万五千名工人正摩拳擦掌闹革命。

遗泽所及:
彼得堡基洛夫工厂和北方造船厂。
使用至今的彼得堡海港。
1915年革命和1917年二月革命。


帕维尔·米哈伊洛维奇·特列季亚科夫

时代和地点:19世纪,莫斯科

致富之道:纺织工业

帕维尔·特列季亚科夫的故事俄罗斯人耳熟能详:家庭不幸的莫斯科富商醉心收藏当时少人问津的本国艺术佳作,甚至建造私人画廊进行展示。此外他还热衷慈善事业,捐款资助聋哑学校等机构。1898年弥留之际,他对亲属说的最后一句话是“照顾画廊,保持健康。”时至今日,特列季亚科夫画廊无疑是俄罗斯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

遗泽所及: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
莫斯科及郊外众多旧工厂。


罗伯特、路德维希和阿尔弗雷德·伊曼纽洛维奇·诺贝尔三兄弟

时代和地点:19世纪,巴库

致富之道:炸药生产,采油

的确,诺贝尔家出身瑞典,1837年移居圣彼得堡。但他们不仅改变了俄罗斯,更改变了世界。

19世纪初,石油工业在美国、奥匈帝国的加利西亚和俄帝国的高加索渐露曙光,比如1823年莫兹多克建成全球第一座炼油厂,1847年巴库钻探全球第一口油井。靠生产军械和炸药致富的诺贝尔家族1873年抵达巴库,尽管当时的巴库采油业正因交通不便而落后于奥匈帝国和美国。为了与外国同行竞争,诺贝尔家族开始最大程度优化工序:1877年建成“琐罗亚斯德号”油轮、1878年建成输油管和储油池、1902年建成“汪达尔号”内燃机船。由于诺贝尔炼油厂产量极高,使得煤油变成普通消费品。此外,路德维希·诺贝尔还是俄罗斯第一台柴油发动机的发明者。

今天看来,“诺贝尔兄弟石油生产公司”跟当时的其他石油企业并无太大不同,他们推动世界进入了崭新的时代。另一方面,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因自己发明的炸药被用于战争感到痛心,捐出大部分遗产设立“诺贝尔奖”,奖励那些为人类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人。

遗泽所及:
人类进入石油时代的全部优点和缺点。
输油管、储油罐和油轮。
内燃机船和柴电船。
炸药(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发明)。
诺贝尔奖。


亚历山大·菲奥多罗维奇和尼古拉·亚历山德洛维奇·弗托罗夫父子

时代和地点:19~20世纪,西伯利亚

致富之道:服务业

1862年科斯特罗马商人亚历山大·弗托罗夫来到伊尔库斯克,财富迅速膨胀。有人说他娶了大商人的女儿,有人说他擅长赌牌,总之1866年他用积攒的钱开店,销售来自下诺夫哥罗德交易市场的日用工业品。当时根本没人想到,俄帝国自古以来最阔气的家族正在成长,最终发展为1910年代身家逾6000万金卢布的全国首富。“弗托罗夫商场”遍布西伯利亚各地,拥有数十家分店,类似今天连锁超市,每家店的设备、布局、商品种类和售价都是相同的。

零售业大获成功之后,弗托罗夫开始在边远地区铺设统一标准的“乡村旅店网络”。之后弗托罗夫进军工业,在莫斯科郊外建立名叫“电炉钢”的冶金厂,并大举收购其他冶金厂和化工厂。其子尼古拉继承父亲商业智慧,成立俄罗斯第一家商务中心,财富本应继续增加,却未料革命爆发。1918年尼古拉·弗托罗夫在办公室被不明人士枪杀,列宁称其葬礼为“资产阶级最后一次开大会”。

遗泽所及:
超级市场、商务中心和企业网络。
各大城市的几十家“弗托罗夫商场”是当地最美丽的商业建筑。
莫斯科的”Деловой двор”商务中心。

编译:散栎儿@厌然闲居

未经本人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