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排干里海”的狂想

斯大林排干里海的狂想

1952年斯大林决定加强里海石油开采,为此试图将里海彻底排干。按照初步预想,将使伏尔加河改道哈萨克斯坦北部、捷列克河水淹没卡尔梅克草原,库拉河直接截断。所幸水文学家拯救了里海,成功说服斯大林即便封闭所有入海口,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抽干底部积存的雨水。

苏联政府曾设计论证过多项改天换地的工程,一旦实施必将导致自然和气候发生巨变——比如众所周知的西伯利亚部分河流向南分流灌溉哈萨克斯坦及中亚地区农业的计划。但1952年排干里海水、方便石油开采的计划所能造成的影响无疑是全球性的。

时任苏联石油工业部长尼古拉·巴伊巴科夫1990年代曾简单提及此事。克格勃主席伊万·谢洛夫在2016年的回忆录里详细介绍了斯大林当年的“狂想”。

不过我们要先介绍一点背景知识。早在19世纪末石油开采之初人们就提出了征服里海的设想,例如填平巴库附近的比比埃巴特湾。1906年举行过排水设计方案大赛。1909~1912年修筑石砌围坝填海,后被内战打断,阿塞拜疆建立苏维埃政权后工程重启,最终于1927年完成,造陆面积300公顷。

1949年在里海离岸50千米处钻探了苏联第一口公海油井,并在平台上逐渐形成名叫“纳弗特达施拉里”的小城镇。但铺设跨海输油管线十分昂贵,而且只能建在浅水区。里海当时是苏联石油主产区(尚未发现西西伯利亚油田),如何增加当地石油开采量的问题十分突出。所以1952年排干里海计划横空出世。伊万·谢洛夫写道:

伏尔加-顿河运河项目之后,由于里亚斯尼·阿巴库莫夫出任苏联国家安全部副部长,我被派去负责谢尔盖·茹克领导的水利工程设计院(注:谢洛夫从1952年起担任内务部第一副部长,同时监督伏尔加-顿河运河工程)。一天晚上茹克找到我说:“他们叫我带着里海地图去见斯大林同志。”我说:“好的,准备好地图去吧,回来向我汇报。”

凌晨两点茹克回来报告:斯大林同志说,应当就怎样及何时排干里海的问题做出计划部署。我惊讶地看着他,他一脸严肃。我想了想,问他:“那你怎么回答的?”他说:“我表示这有可能做到,但我得进行计算。”米高扬同志确实上前提醒过斯大林同志,没了里海我们将失去出口创汇的黑鱼子酱。但斯大林严厉告诫米高扬:你是从商人立场想问题,我们需要石油。

别的人同时提出:伏尔加河应改道至哈萨克斯坦草原,库拉河应截流,其余汇入里海的河流也要想办法阻止它们继续给里海补水。设计方案的期限是两周。

听完这消息我简直无话可讲,只能说:“行,你去考虑一下吧”,但我其实不认同这个想法。那就等着瞧喽。

没几天茹克又来找我,说他再次面见斯大林汇报里海方案。我问他结果如何?茹克答:“我汇报了计算结果。若要排干里海,露出蕴藏石油的阿普歇伦海峡,一直到纳弗特达施拉里位置,必须先让伏尔加河水注入哈萨克斯坦草原。为此需要花100亿卢布、4~5年时间开挖水渠。乌拉尔河同样如此,但水没地方去。捷列克河改道之后可用于灌溉。修建水坝截流库拉河费用高昂,而且会形成淹没大片肥沃土地的巨型人造湖。即使我们成功分流了河流,里海仍会有面积约数百平方千米的积水。该地区年蒸发量仅4厘米,就算有办法边抽水边增加蒸发量,彻底排干低洼处积水也要16~17年。”

斯大林同志听完后说:“恐怕不值得啊。”大家纷纷附和,就跟当初他提议的时候一样。我心想:“感谢上帝,幸亏没决定这么干”。

两年之后,即1954年,马林科夫-赫鲁晓夫方案提出将北方河流改道注入里海,借以灌溉沿途干旱草原与半沙漠地带。考虑到此方案引水的年流量甚至比第聂伯河年流量更大,同样根本无法实现。

编译:散栎儿@厌然闲居

未经本人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