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尔盖·科罗廖夫蒙冤被捕并受刑

谢尔盖·科罗廖夫其人

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1906年生于乌克兰城市日托米尔,父亲是莫吉廖夫人。谢尔盖童年时代在基辅和敖德萨的普通中学念书,十月革命后在家受教育——双亲都是老师。他很早就对航空技术产生浓厚兴趣,17岁设计过滑翔机。20岁进入基辅工学院和莫斯科高等技术学校深造,在校期间又设计过几种飞机,渐渐喜欢上火箭专业。

1930年代初谢尔盖·科罗廖夫研制了几种火箭原型,从监狱释放后(详见下文)到图林根苏联占领区工作,在“诺德豪森研究所”分析缴获的德国技术设备——包括V-2火箭。苏联第一种短程弹道导弹R-1就是科罗廖夫及其团队在V-2火箭基础上设计的,也可以说是德国货的山寨版。

1950年代科罗廖夫致力改进R-1导弹,完成了R-5导弹,开始着手研制R-7洲际导弹。除继承发展德国技术外,他还做出重大技术创新,例如苏联第一种固体燃料弹道导弹。1957年,R-7运载火箭发射首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进入轨道。

之后谢尔盖·科罗廖夫继续主持研制其他卫星,1961年使用“东方-1”宇宙飞船把尤里·加加林送上绕地轨道。

总而言之,谢尔盖·科罗廖夫是一位才华横溢、创新能力极强的人。但苏联书刊从没告诉过你:1930年代末科罗廖夫蒙冤被抓进劳改营的时候,面临牢底坐穿的绝境。

科罗廖夫因何被捕

1930年代末,斯大林的猜忌和偏执愈发严重,逮捕、镇压急速扩大——作家、科学家、政治家等纷纷落网,人人都被控以“间谍活动”(往往同时从事几十项通敌活动)、“参加托洛茨基组织”或“组织破坏活动”之类罪名。

所谓“间谍活动”的“证据”可能是家里有一本外国语词典,所谓“参加托派组织”的“口实”可能是电话里对老婆抱怨物价上涨。至于“破坏活动”,纯属内务人民委员部密探的万金油——院子积雪没扫、车床刀片崩断都算!

全部案件内务人民委员部都有存档,卷宗里充斥着丑陋涂鸦和巨量语法错误,足以证明当年办案人员之草率、粗糙。

于是,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聪明人就这么被毁了,谢尔盖·科罗廖夫亦不例外——1938年6月27日被捕,理由是“破坏国防工业”,实际是受人牵连——起诉书开头写得明明白白。

肃反人员的审讯手段跟中世纪宗教裁判所无甚区别,信奉“口供乃证据之王”。1938年6月28日,即科罗廖夫被捕次日,侦查员米哈伊尔·舍斯塔科夫当面咒骂科罗廖夫“法西斯杂种”,随即将其送上所谓“传送带”,就是令被捕者不吃不喝不睡觉,站着承受车轮大战。

科罗廖夫在“传送带上”被胶皮软管抽打腹股沟、脸上被吐口水,舍斯塔科夫与助手贝科夫轮番用刑。科罗廖夫后来给斯大林写过一份言辞极为克制的信,表示“舍斯塔科夫和贝科夫对我造成了肉体损伤和精神折磨”。

他们企图强迫科罗廖夫承认是“秘密反苏组织骨干成员”。该“线索”是肃反人员从火箭专家、工程师格奥尔基·朗格马克口中逼供获取的,此人连续多日受酷刑,到最后已然神志不清,处于半昏迷状态。

1938年9月25日谢尔盖·科罗廖夫被最高法院军事委员会列入拟枪决名单,这份名单获得了斯大林、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和卡冈诺维奇的批准。9月27日开庭,最高法院军事委员会依据《刑法》58条第7款、第11款之规定认为罪名成立,判处科罗廖夫强制劳动改造10年,褫夺公权5年。至于朗格马克本人,早在1938年1月11日就在某个地下室被枪击头部处决,骨灰直到1995年才发现。

科雷马及后来

谢尔盖·科罗廖夫的服刑地点是科雷马地区“马利佳克”金矿,属于去了就别想回来的地方。可以肯定,科罗廖夫在那儿绝对熬不过十年刑期,1939年底他就倒下了,牙齿因坏血病脱落,抬入医务室。

劳改营受难期间,“法西斯杂种”科罗廖夫致信斯大林,片言不提释放请求,只谈及他的“罪行”是如何被捏造的、谈及即将到来的战争,希望有机会继续完成自己的火箭飞机研究,以便未来抗敌之用。科罗廖夫此时还不知道他的逮捕令正是斯大林签署的。

1939年6月13日苏联最高法院全体会议推翻去年9月27日的判决,1940年6月科罗廖夫在莫斯科被减刑至8年监禁,进入内务人民委员部特别监狱从事研究。1944年7月提前释放。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但诸位或许不知道的是,谢尔盖·科罗廖夫疑似在刑讯期间颚骨骨折,终生无法张大口。1966年手术麻醉时发现插管困难,可他从未主动对人说起,包括妻子。

宇航员阿列克谢·列昂诺夫评价谢尔盖·科罗廖夫:“他从不发怒……他从不抱怨,从不指责咒骂别人。他没时间这样做。因为他明白,吹胡子瞪眼不产生创造灵感,只会心情压抑而已。”

编译:散栎儿@厌然闲居

未经本人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