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苏联“毒气杀人车”之人的下场

科技发展到二十世纪,人类毁灭同类的方式可谓花样百出。其中极权主义政府最可怕的发明之一是“毒气杀人车”,使用发动机废气窒息“乘客”。很少人知道,早在德国法西斯广泛应用“移动毒气室”处决“人民公敌”之前,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高官伊赛·贝格就已想出这一招了。

1930年,名为“国家恐怖”的飞轮在苏联六分之一人口的头顶越转越快。无数个三人小组宣布了无数起死刑判决,以至于“契卡”行刑的速度跟不上死囚增加的速度。

以莫斯科地区为例,1937年内务人民委员部枪毙小队被迫以“斯达汉诺夫式”的效率密集行刑,该州遇害者数量竟占内务人民委员部杀人总数三分之一。且不是个别处决,而是每天拉一批人到布托沃射击场,排队枪毙、掩埋。比如1937年2月28号一天时间就杀了562人。与此同时,枪毙小队的刽子手人数却始终未超过5~7人,死囚发起暴动、抢夺武器、占领射击场的风险与日俱增。

后来,莫斯科州内务人民委员局行政管理部门首长伊赛·贝格提出的方案解决了这一难题。他建议用卡车运送死囚,外观与拉面包的厢式卡车一模一样。此举益处有二:首先外界看不见死囚数量,其次给人造成国内食品充足、“面包车”满街跑的印象。按照“贝格方案”,死囚(每次五十名)强迫脱光衣服(财物被契卡官员私分),绑手堵嘴塞进卡车货厢,然后导入发动机废气。卡车行驶至目的地,即便个别死囚一息尚存,也已经丧失抵抗力,可以轻松令其跪在乱葬坑边。开枪前往往还会对“人民公敌”拳打脚踢,契卡官员鲍里斯·罗德斯尤擅此道。

伊赛·贝格发明毒气杀人车短短两年之后,他自己也迎来了必死命运。当时拉夫连季·贝利亚取代叶若夫成为内务人民委员部头目,决定再次清理部门内的“旧人”。在这种情况下,1930年入党、拥有“契卡光荣分子”奖章的伊赛·贝格根本无法凭借年资和苦劳挽救自己。

于是这位行政管理首长因“粗暴对待同事”的理由被捕。侦查期间,某个姓卡列特尼科夫的人指认贝格是潜伏在莫斯科州内务人民委员局的托派分子。审讯中贝格发明“移动毒气室”的事实浮出水面,其本人也不否认曾“组织使用机动车辆执行判决”。当然,这个小细节在案件里显得微不足道,因为那时候根本无人追究国家安全机构的“残忍”行为。1939年3月7日伊赛·贝格以“恐怖分子阴谋家”的罪名被枪杀,葬于首都顿斯科伊公墓。1962年最高法院军事委员会为其平反。

翻译:散栎儿@厌然闲居

未经本人许可禁止转载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