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在古俄罗斯的另类用途

古时候,富人点油烛和蜡烛照明,穷人和农家也有几根蜡烛以备红白喜事及重要节日,少女们则不分贫富都会拿蜡烛占卜。此外,蜡烛和蜂蜡还有各种其他用途。

计时

在烛体表面划刻等距离刻度,点燃后可以当“香钟”用。莫杰斯特·穆索尔斯基歌剧《鲍里斯·戈东诺夫》中有一幕场景提到蜡烛计时:借一名游方修士之口讲述喀山是如何被攻占的。

1552年6月~10月喀山围困战期间,伊凡四世军队采取隧道爆破战术破坏守军城墙。当时一根蜡烛置于导火索上,另一根相同长度的蜡烛放在伊凡四世的帐篷,因为雷帝需要准确掌握爆炸的时间。

当帐篷内蜡烛燃尽,爆炸声却未响起,急脾气雷帝果然大怒,下令惩治责任人。群臣七嘴八舌编各种理由,说什么“蜡烛在风中烧得更快”,紧接着传来震耳欲聋的巨响,城墙轰然塌陷,雷帝之怒方才平息。

在这个故事里,蜡烛起到两种计时作用:将摧毁城墙的爆炸延迟至预定时间,并几乎精确地通知雷帝挥军发动冲锋。

封印

俄罗斯人从17世纪末开始使用火漆加印章密封信件,某些火漆棒的样子就像一根带芯蜡烛。与需要专门工具融化的火漆棒不同,“火漆烛”很容易直接点燃,把它凑近信件,滴落封口并戳盖印章。

有趣的是第三种颗粒状火漆,使用时舀一小勺加热融化,蜡烛在此充当热源。

辟邪

燃烧蜡烛或蜂蜡举行仪式的做法在俄罗斯十分普遍。米哈伊尔·扎贝林著作《俄罗斯人民》曾提到一种迷信:每年的“伊凡·库帕拉之夜”人们为防止游荡女巫祸害牲畜,会往畜栏的门上钉几根奉献节蜡烛

年轻人新婚燕尔,亲友希望他们婚后第一年幸福美满,就在夫妻床头搁一桶小麦,中间刨个坑,插上婚礼蜡烛。

至于那些被“邪魔恶鬼”侵害的病人,民间巫医会让他们挖出“彼得罗夫十架草”(译注:齿鳞草属植物)的根,晒干碾碎,取粉末混入蜂蜡制成蜡烛。当下一次在基督救世主和圣母圣像前祷告的时候,点燃这种蜡烛以驱鬼。

仪礼

俄罗斯南部和西部地区一年一度的收割后聚餐前夜,蜡烛是必不可少之物。糊抹这根蜡烛的蜂蜡取自各家各户蜂箱,所以每年都会增重,一些被唤作“大兄弟”的蜡烛重达80~90千克。

从今年节日结束到明年节日开始,蜡烛寄放在本村最老实正派的人家里。保管蜡烛的人家倍感光荣,并相信这段时间内不会遭遇任何烦心事。而那些屡屡被拒绝委以保管重任的人视此为奇耻大辱。

村社男女老少齐齐参与筹备节日,大家酿啤酒、烤面包、摇蜂蜜,某些地方——比如斯摩棱斯克省——的欢乐往往持续数日之久。当然各地风俗各有特点,例如卡卢加地区民众擎着蜡烛列队站立通往教堂的路边迎候哭灵人,借此缅怀先祖。斯摩棱斯克省的乡村,本村主保圣人之圣像被前任保管者和女人们手持蜡烛送入下一任保管者家中,新任保管者承担了供奉圣像的责任,获得面包和啤酒作为“酬劳”。

洁齿

古代俄罗斯人用各种办法清洁牙齿,诸如椴木炭、白垩、蛋壳粉等,其中最普及、最有效的当属蜂蜡或蜡屑(译注:蜂巢的蜡盖)。这两种养蜂副产品的优点是容易获得,即使自家没蜂箱,花钱买也不贵。咀嚼蜂蜡不仅可以巩固牙龈、洁白牙齿,还能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僵硬、稳定新陈代谢。当然了,17~18世纪的人不懂这些术语,但咀嚼蜂蜡的效果显然是广受肯定的。

编译:散栎儿@厌然闲居
未经本人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