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求上帝大发慈悲,别让世人看到这种毫无意义而又残酷无情的俄罗斯式暴动!”
— А.С.普希金
俄罗斯千年历史中屡屡爆发动乱,本文对其中七次事件做简略介绍。
盐税之乱,1648年
起因
其时俄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的连襟鲍里斯·莫洛佐夫(波雅尔)当政,对当时最重要的商品——保存食物的盐——课以重税。此外各级官僚腐败和专横也催生了民变。
过程
1648年6月1日,心怀不满的民众派遣代表团觐见皇帝,遭射击军驱散,16人被捕。次日形势恶化,莫斯科“一片混乱”,许多射击军倒戈帮助市民。
镇压
政府通过向射击军支付双倍薪水,成功分化了反对者队伍,得以对民变领导者和积极参与者采取报复行动。至7月3日,大部分人被处决。
后果
暴动者焚烧了白城和“基泰格罗德”区域,摧毁了他们最憎恨的大贵族、御前侍臣、书记官和富商的宅院,苛税政策倡导者:莫斯科地方长官列昂季·普列谢耶夫和杜马书记官纳扎里·奇斯特遇害。鲍里斯·莫洛佐夫被皇帝解职,流放到基里洛-别洛泽尔斯基修道院(四个月后召回);御前侍臣彼得·特拉哈尼奥托夫被处死。暴动余波一直持续到1649年2月,皇帝终于做出让步:停止追缴欠税、召开全俄缙绅会议通过新的《会议法典》。
铜币之乱,1662年
起因
铜币发行量过大导致贬值,征税却收银币。假币铸造遍地开花。以及对某些统治阶级成员的普遍憎恨(许多人被指控在盐税之乱中有滥权行为)。
过程
民众捣毁了客商绍林的住宅,此人正在全国范围内“敛钱”。数千人启程前往科罗缅斯科耶村寻找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将后者团团包围,其中一位更用手敲打皇帝,迫使他同意展开调查。随后群情激愤的民众进一步要求“惩治叛国贼”。
镇压
皇帝设法脱困后,命令射击军和兵士突袭请愿民众,将部分人逼入河中杀死,余者逮捕。
后果
数百人当场遇害,一些人溺毙。被捕民众有150人处绞刑,剩下的或被鞭打、或砍手脚,打上烙印押送边远地区永久流放。1663年皇帝下令关闭诺夫哥罗德和普斯科夫的铜币厂,并在莫斯科恢复银币铸造。
射击军暴动,1698年
起因
射击军对调防边境城市及拖欠军饷不满,加之长途远征精疲力竭、外籍长官压迫太甚,于是部分逃兵勾结莫斯科工商业者谋反。
过程
造反的射击军驱逐了自己的长官,每团推选四人为代表去莫斯科“请愿”。
镇压
当年6月18日,造反队伍在莫斯科以西四十俄里的地方被忠于彼得一世的政府军优势兵力击溃。
后果
6月22日~28日,舍因元帅下令绞死56名造反“主谋”,7月2日74名“逃亡者”押赴莫斯科。随后140人被鞭打和流放,1965人分别送往监狱和修道院看管。1698年8月25日彼得一世回国,立即重启侦查(“大索”),这次共处决约2000名射击军,彼得一世亲自斩首其中五人,悬三尸于索菲亚公主牢房窗外;另鞭打、烙印、流放601名(多系未成年人)。莫斯科射击军的宅院被分配或出售。侦查和处刑一直持续到1707年。最终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未参与造反的十六个射击军团被解散,官兵及家眷撵出莫斯科到其他城市当工商业者。
瘟疫之乱,1771年
起因
1771年瘟疫流行时期,大批信徒和朝圣者试图到“基泰格罗德瓦尔瓦拉城门”的显灵圣母像前祷告,遭莫斯科大主教阿姆夫罗西拦阻。大主教命令封闭捐赠箱、隐藏圣像,遂激起民变。
过程
随着警钟敲响,乱民首先洗劫了克里姆林宫的楚铎夫修道院,次日冲向顿河修道院,杀死躲藏其中的阿姆夫罗西大主教。检疫哨卡和大批显贵人士的住宅被破坏。
镇压
经过三日战斗,骚乱被政府军平息。
后果
逾300名参与者送交法庭,4人判处绞刑,173人鞭打并流放服苦役。斯帕斯基塔楼警钟的钟舌被当局拆除,以防再有人聚众闹事。政府被迫采取紧急措施遏制瘟疫。
血腥星期日,1905年
起因
1905年1月3日开始的普季洛夫工厂和彼得堡其它工厂罢工行动失败。
过程
彼得堡工人队伍走向冬宫,希望向尼古拉二世皇帝递交关于工人困苦状况的集体请愿书,包括经济、政治方面的要求。此次行动倡议者是自信满满的工会领袖格奥尔基·加邦神甫。
镇压
士兵和哥萨克残忍驱散了工人队伍,过程中使用枪支杀伤示威者。
后果
根据官方统计,事件造成130人死亡、299人负伤(包括多名警察和士兵),其他资料称人数不止于此(高达几千)。皇帝和皇后拨出五万卢布体己钱资助“1月9日圣彼得堡混乱中的死伤人员”。尽管如此,“血腥星期日”之后罢工行动愈演愈烈,自由派反对者和革命组织变得更加活跃——第一次俄国革命开始了。
喀琅施塔得兵变,1921年
起因
1921年2月,俄共(布)彼得格勒委员会针对罢工和工人大会提出的政治、经济要求,进行武力镇压,并拘捕工人积极分子。
过程
1921年3月1日,喀琅施塔得铁锚广场举行一万五千人(译注:或称一万六千人)大会,提出口号“权力归苏维埃,不归党!”。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加里宁出席会议,希望安抚人心,但水手们阻止他继续发言。随后加里宁顺利离开要塞,舰队政委库兹明和喀琅施塔得苏维埃主席瓦西里耶夫被扣押入狱,兵变正式开始。
镇压
布尔什维克当局认为兵变队伍“不受法律保护”,拒绝谈判,甚至捉拿兵变“领导人”的亲属。彼得格勒市、彼得格勒省同时戒严。在无情的炮击和步兵强攻下,喀琅施塔得要塞最终沦陷。
后果
据苏联文献记载,强攻造成527人阵亡、3285人负伤(实际数字可能更多)。一千名兵变参与者被杀,两千多“因伤被俘”,两千多弃械投降,另有约八千人逃往芬兰。事后2103人被处以极刑,6459人(含平民)被判程度不等的刑罚。1922年春喀琅施塔得岛大批居民被强制迁出。
新切尔卡斯克惨案,1962年
起因
由于苏联政府政策失误,国内供给减少,食品价格上涨、工资下降。兼之管理者领导能力不足(厂长库罗奇金对罢工者表示:“没钱买肉,可以吃下水馅饼嘛”)。(译注:即用牲畜肝、心、肾等内脏做的馅饼。另有目击者称,厂长接着补充了一句“咱们一起吃”)
过程
新切尔卡斯克电力机车厂罢工工人和其他市民1962年6月1日、2日两天在新切尔卡斯克街头集会示威,逐渐演变为打砸骚乱。
镇压
包括坦克师在内的部队进城,向人群开火。
后果
共有45人进入城市医院治疗枪伤,尽管实际伤者更多(官方数据:87人)。6月2日傍晚24人被打死,2人死因不详(官方说法)。虽然当局做出一些让步,但随即展开大规模拘捕和审判。7名“主谋”被处决,其余105人判处10~15年监禁,在重刑犯监狱服刑。
翻译:散栎儿@厌然闲居
未经本人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