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奥尔忠尼启则市骚乱

1957年,曾经被斯大林强制驱逐流放的车臣人民和印古什人民恢复正常生活后,在北奥塞梯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普里戈罗德内地区首次发生了奥塞梯人和从哈萨克斯坦归来的印古什人的冲突。自那时起两个族群之间矛盾不断。1972-1973年印古什人开始倾向让普里戈罗德内地区并入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形势变得愈发紧张。苏联领导层对高加索民族问题疏于关注,大大加剧了局势恶化。

1981年10月21日,纳兹兰地区普利耶沃村出租车司机卡孜别克·贾格罗耶夫被身份不明凶手杀害。苏联内务部奥尔忠尼启则高级指挥员学校代理校长纳巴托夫上校预判该人葬礼可能演变为骚乱,命令全体人员和设备进入全面备战状态。10月24日葬礼举行,当约一千多人的送葬队伍走向墓地,几位妇女开始呼吁把棺材抬到共和国州委大楼。她们的话产生了影响,送葬队伍改变方向朝着奥尔忠尼启则市(弗拉季高加索)进发。苏联内务部人员出面阻拦,但因为妇女儿童走在最前,无法使用武力,结果被冲开。另几处路障同样被破坏,部分军校学员和警察受到人身攻击,葬礼队伍逐渐扩大至三千人。见情况逐渐失控,警察局领导命令学员和民警撤回奥尔忠尼启则。正在休假的内卫军学校校长伊万诺夫少将被紧急召回。事件迅速报告给苏联内务部中央机关。

下午三点半左右约四千人聚集市中心,挤满了州委及共和国部长会议所在地:自由广场。装殓贾格罗耶夫尸体的棺材停在大理石讲台上。最活跃的示威者们走到州委门前,呼吁第一书记比拉尔·卡巴罗耶夫出面谈话,要求把印古什族人至少从普里戈罗德内地区驱逐出去,最好彻底逐出共和国。卡巴罗耶夫拒不露面,人群被激怒。虽然自由广场周边已被军校学员封锁,但大量奥尔忠尼启则市民,尤其市中心的年轻人仍继续赶来加入示威。

随后情况突然恶化,被封锁的示威人群开始冲击州委大楼。北奥塞梯自治共和国内务部特种排勉强把比拉尔·卡巴罗耶夫从楼内救出。双方战斗时一名军校学员被人扔下二楼身亡。卡巴罗耶夫尝试安抚人群无效,不得不返回楼内筑垒坚守。与此同时人群还开始攻击学员警戒线,朝他们扔石头、抡棍子、拳打脚踢,女人们用指甲抓挠学员头脸。学员被迫撤回校舍进行防御,骚乱者突破未果,继续丢石头砸窗。学员发射“稠李”催泪瓦斯罐,反被对方掷回窗内。

伊万诺夫少将命令发放枪支,军校的军官和准尉领到武器,机枪手和装甲车驻扎校内警戒,二年级、三年级学员被从集体农庄召回。10月25日凌晨1:15军校同时出动两个营加两个连,将骚乱人群逼退到市文化公园深处,干净利落地肃清广场。2点钟格罗兹尼警卫团第1摩托化营赶到,随后奥尔忠尼启则诸兵种联合高级指挥员学校、奥尔忠尼启则防空导弹学校、北高加索军区摩托化分队、内卫军部队、警察独立摩托化大队、皮亚季戈尔斯克警备司令部、第54警卫师特种部队、捷尔任斯基师特种连(“勇士”部队),以及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人员和预备役军人先后开进城市。中央派遣俄罗斯联邦部长会议主席米哈伊尔·索洛缅采夫、苏联内务部第一副部长尤里·丘尔巴诺夫(译注:勃列日涅夫女婿)率领的几位将军和苏联副总检察长巴热诺夫等人坐镇奥尔忠尼启则指挥。

10月25日-26日又有六千多人猛打猛冲进入自由广场。这些人手持棍棒、石块、钢筋等简易武器,不仅企图冲击州委和军校,还想破坏拘留所、共和国话剧院、检查点、共和国银行、“弗拉季高加索”宾馆和“十月”电影院。内务部门使用水炮等特种手段进行镇压,装甲运兵车被骚乱者的燃烧瓶点燃。

10月26日夜间骚乱基本平息。内卫军、警察和克格勃进行大规模搜捕,之后三天抓获约800人。

根据官方资料,此次奥尔忠尼启则市骚乱造成1人身亡,328名军人不同程度受伤,其中226人是内卫军学校学员。

编译:散栎儿@厌然闲居
禁止全文转载,引用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