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欧洲电台总部爆炸案

1981年2月21日深夜,一声巨响惊醒沉睡中的慕尼黑。“自由欧洲”国际广播电台大楼内发生炸弹爆炸,几间办公室受损,六人受伤。

无人声称对此事负责。但专家们认为幕后黑手要么是某个左翼组织,要么是1970年代以来持续威胁欧洲安全的伊斯兰恐怖组织。直到苏联解体后,原克格勃少将奥列格·卡卢金公开表示亲自参与策划了这次炸弹袭击,具体执行者是当年的头号恐怖分子——委内瑞拉人伊里奇·拉米雷斯。

自由欧洲电台一直是克里姆林宫的心病,因为它曾接受美国中情局资助(1972年停止)。但苏联情报部门夸大了该电台的威胁,“自由欧洲”的记者团队对共产主义政权的批评相当温和。尽管如此,早在电台成立伊始苏联政府就开始对包括它在内的欧洲广播信号进行无线电干扰,力度时强时弱,导致苏联境内只有无线电爱好者才有机会收听,且冒着被发现、逮捕的风险。

自由欧洲电台第一个办事处设在慕尼黑,起初位于一家拖拉机商店二楼,1950年7月4日首次对捷克播音。中情局希望它成为宣传工具,促使中欧国家尽快摆脱苏联控制。年轻的美国无线电操作员詹姆斯·克里奇洛应邀前来工作,他回忆电台创办的时候:“只有三四个美国人,会说一点俄语。移民同事几乎不懂英语。美国派来的高层根本不会俄语”。

1953年电台迁入固定办公地点:利连塔尔大街的旧机场大楼,3月1日开始进行俄语广播。纽约播音室主管鲍里斯·舒布提出:“约瑟夫·斯大林没几年好活了,我们应该经常提醒听众注意这一点。每次节目开始前播放节拍器的声音,咔哒声象征独裁者所剩无几的阳寿。而播音员用平静语气宣布:斯大林时代即将结束,斯大林时代即将结束”。

这组声音在纽约录制,刻在钢盘上以延长使用寿命,因为他们觉得斯大林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结果,四天后(3月5日)独裁者就咽气了。

虽然电台的不少记者持反共立场,但他们制作的关于苏联的节目却相当克制。1953年3月电台管理层向编辑部下发对苏报道准则,建议:“取悦苏联知识分子和官员们天生的民族优越感;赞扬人民的军事和经济成就;但同时指出官僚政治和党政机关权势分子僵化腐朽,将使苏联人民的种种努力化为乌有”。

次年8月开始乌克兰语广播,负责人是米哈伊尔·科瓦利斯基。因为不可能向乌克兰派驻通讯员,制作节目相当困难。所以编辑部尽量多方面搜集来自故乡的信息,对偷越国境者或设法穿过铁幕的人进行的采访尤其受欢迎。

大多数节目谈论历史和宗教话题,克里姆林宫御用意识形态专家立即表示自由欧洲电台反共,实施无线电干扰。但有收听意愿和能力的苏联人想出各种办法,业余爱好者说清晨时分慕尼黑的信号最清晰,因为“克格勃分子熬夜值班终于睡着了”。

1970年代末,战后出生的一代人已经长大,收听外国广播纯粹基于兴趣。莫斯科决定对自由欧洲电台发动“物理打击”。克格勃选择头号恐怖分子——外号“卡洛斯”的拉米雷斯执行这项重要任务。此人生于委内瑞拉,父亲何塞是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者,给三个孩子分别取名叫:弗拉基米尔·拉米雷斯、伊里奇·拉米雷斯和列宁·拉米雷斯。伊里奇1949年出生是老大,注定要干“大事”。

1968年伊里奇·拉米雷斯19岁,父亲送他到专门招收外国青年的莫斯科卢蒙巴大学深造。这所大学除了医疗、工程、人文专业之外,还包括强有力的意识形态课程。虽然学生大多来自低收入家庭,但伊里奇·拉米雷斯显然不在其列。

尽管他律师老爹信仰马克思主义,却在房地产生意上发了百万巨财。伊里奇定期收到大额汇款,频繁光顾莫斯科外汇商店,过着吃香喝辣的日子,甚至大学领导都看不下去。党的有关部门给他老爹拍电报,说别给伊里奇汇那么多钱。何塞回电表示:他儿子应该不再需要什么了。

1970年伊里奇·拉米雷斯因参加利比亚大使馆外未经批准的抗议活动,被卢蒙巴大学开除。同年7月跑到贝鲁特,投身“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接受战斗训练。他们被教导用莫斯科的资金、通过恐怖手段为自己的理想奋斗,憎恨以色列和普通犹太人,掌握了操作武器、劫持和炸毁飞机的本领。

1974年拉米雷斯随母亲到伦敦生活,结识犹太富商约瑟夫·西弗。12月30日闯进后者家中,对着西弗脑袋开枪,转身逃走。西弗侥幸未死。

之后拉米雷斯流窜巴黎,入住豪华旅馆,举办盛大宴会。酒足饭饱之余,频频发动汽车炸弹袭击、手榴弹袭击和火箭筒袭击,曾跟警察当面对射。他把这些血腥行动称作“探戈”。

多国政府下大力气追踪伊里奇·拉米雷斯。可这小子确实狡猾,穿着体面、吃喝讲究,还喜欢做美容,怎么看都不像常见的恐怖分子。而且他不是巴勒斯坦籍,不在当时欧洲各机场的关注范围之内。

1975年圣诞节前几天,11个产油国的部长齐聚维也纳欧佩克总部开会。夜幕降临后,拉米雷斯等六人骗过两名会场警卫,闯入大厅胡乱开枪。三人当场遇害,其余60多人被扣作人质。拉米雷斯要求奥地利政府提供飞机,由穆阿迈尔·卡扎菲的私人飞行员驾驶,载着拉米雷斯及同伙和人质飞到阿尔及尔。在那里人质获释。

从此伊里奇·拉米雷斯就被冠以头号恐怖分子之名。他更加频繁地使用假护照在世界各地旅行,逃避各国对他的通缉。东德“斯塔西”曾给他提供办公室和安全屋,配备后勤人员及车辆。由此,拉米雷斯跟苏联克格勃建立了联系。

前文提到卡卢金少将宣称自己策划了炸弹袭击自由欧洲电台慕尼黑总部。但1994年伊里奇·拉米雷斯最终落网后,对他的多项指控就包括这次案件。

1981年2月21日晚9时许,几个黑影潜入电台总部大楼。当时没有围栏和警卫,更没有监控摄像头,所以进出都很顺利。接着发生大爆炸,目击者说建筑的窗框飞出500米。

事后查明,虽然拉米雷斯等人发动袭击前观察过电台夜班的亮灯情况,但终究误判了楼内人数——他们以为1000名雇员起码有20%在楼内,实际仅40人。结果六人不同程度受伤,财产损失200万美元。

38名专家勘查现场得出结论:作案的人手法专业,使用了至少15千克炸药。柏林墙倒塌后,从“斯塔西”档案得知拉米雷斯系受罗马尼亚情报部门指使、甚至齐奥塞斯库本人的命令作案,曾在布达佩斯某场地进行准备,炸药也是罗马尼亚制造的。匈牙利和东德事前掌握情况。

1994年伊里奇·拉米雷斯在苏丹被捕,移交给法国,判处终身监禁。

编译:散栎儿@厌然闲居

禁止全文转载,引用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