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高技能脑力劳动者和低技能体力劳动者的薪酬水平差距悬殊。
清洁工(“女事务员”)、托儿所和幼儿园女护理员工资210卢布,有轨电车售票员、站台检票员、洗衣女工、看门人280-310卢布,而行政管理人员、教授职称者、作家、名演员、设计师、高级军官收入15000卢布甚至更多。差距竟达1:72或1:48。也就是说,苏维埃社会主义社会的某些重要成员、共产主义建设者,即那些从事不直接生产物质产品劳动的群体,尽管很重要、很有用、很宝贵,却比其他人富裕72倍或48倍。何况这些“其他人”为数更多。
即使考虑大型企业熟练工人全额或超额完成生产计划后的工资(800-1700卢布),也仅相当于高技术专家薪酬的十八分之一。
当然,我不是在谈小资产阶级平均主义,也不是要抛弃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之基本公式,但应保证工资差异约在1:5或1:4区间内(即一些人的收入不低于400-500卢布,另一些人不高于2000卢布)。此处特指固定工资,不包括井下矿工的计件工资,那些人多劳多得,哪怕收入再高也不应受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学校的清洁女工薪酬210卢布,州国民教育局学校的300卢布,航空技术学校的400卢布,农学院的410卢布(1954年4月)。同工不同酬究竟为何?
类似例子:托儿所和幼儿园的女护理员工资210卢布,儿童之家的310卢布。(译注:苏联的“儿童之家”是抚养三岁以下无父母幼童的孤儿院)
尽管出台了系统性降低商品价格的政策,大部分人生活仍属不易。一个收入200-300卢布的家庭日子很难过,无力给孩子买牛奶、黄油、苹果,衣裤破破烂烂,买不起毡靴和冬装,更别提看电影、看话剧。
所以这样的家庭能在国营商店买570卢布一米的厚呢子做件大衣吗?!便宜的57-60卢布一米的呢子通常没货,即使有,对这种家庭而言也偏贵了。
清洁工、洗衣工能花400-500卢布给自己换新装,能买得起1500-2000卢布一件的大衣吗?
这样的家庭吃黑面包和土豆度日,购买的糖远远满足不了正常需求,还得省出钱来买柴火,给上学的孩子买书、买课本和练习册。
与此同时,另一些家庭身穿卡拉库尔羔羊皮或海狗皮袄,用绸缎、薄天鹅绒、风衣呢、波士顿呢打扮自己,在豪华餐厅一掷千金,购置汽车、摩托车、收音机,雇女佣,看戏长踞一等座。
当前出现了某种对立,虽非社会秩序的对立,但终究是对立。前述两种家庭互不往来,纵然接触也是贫家妇被富家主雇了去洗衣服、擦地板、锯柴火,即所谓“黑骨头和白骨头”的接触。
高收入家庭的主妇通常不工作也不持家,低收入家庭的女人既要上班挣钱又要打理家务。贫家妇女活到60岁自称“纽拉”或“达莎”,无父名;富家千金19、20岁的时候人人都知道她芳名叫“瓦列里娅·阿尔卡季耶芙娜”、“莉拉·伊万诺芙娜”或“玛丽亚·彼得洛芙娜”。
贫家小孩(尤其兄弟姊妹多的)大多成长缓慢、面黄肌瘦,衣衫破旧,没什么玩具。
瓦连京·奥维契金在他的文章《论文学的迫切需求》(《文学报》1954年7月31日第91期)中提出:每年都将没经过时间考验的文学作品提名斯大林奖不合适的问题,他建议5年评奖一次以减少公款开支,确保对文学作品进行更客观更严格的评价。该文还谈到有必要重新思考版权的某些问题,如稿酬数额与过高的版税。例如一部多少还算成功的作品的作者可以通过再版获得金钱(当他们多次出版自己作品损害他人利益时总要耍些“手段”),就能把自己家布置得富丽堂皇,买各种古董家具,进门如同走进博物馆。
理应严格规定此类收入,设置每年最高限额。瓦连京·奥维契金把这种作家的收入称作公共资金管理不善。我们不能容忍某些人有机会想怎么奢侈就怎么奢侈、想获得什么就能获得什么,而仍有相当数量家庭(这话就该大声大胆地讲出来)面带菜色、步履维艰,缺乏基本用品——比如应季服装。
富人家、穷人家都有孩子。每个孩子都有权利且应该能够享受快乐童年!倘若我们客观上还未给全体苏联人提供真正丰富的物质幸福,那就必须对现行的分配做一番严肃调整。
我国应该把低薪劳动者——清洁工、护理员、洗衣工、看门人——的工资从210-300卢布提高到400-500卢布,重新审核高薪专家的收入,限定最高工资2000卢布(特殊情况2500-3000卢布)。这个数绰绰有余!这样做将是公平的,脑力劳动者不至于感觉委屈,如果他们是真正的爱国者肯定明白同甘共苦的含义。社会不能没有清洁工、护理员、洗衣工和看门人,也不能坐视他们极低的生活水平。他们没受过多少教育不是他们的错,但以目前工资他们的子女也没法接受充分教育。当然在教育普及的情况下,简单的体力劳动终归需要人去从事。我重复一遍,有觉悟的苏联人不会因自己过高的工资(以目前标准)被降低而抱屈负气,医生拿600-700卢布、教师拿700-900卢布足够生活了(他们的工作也是有创造性的)。
摘自《真理报》编辑部收到的“现行工资制度在实践中的缺陷及违背按劳分配原则”的群众来信
1954.11.05
写信者:Г.Н.涅日丹诺夫,1917年生,伟大卫国战争残疾军人,图书管理员(莫洛托夫市(彼尔姆市)布尔什维主义街35号)
编译:散栎儿@厌然闲居
禁止全文转载,引用请注明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