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特警队格罗兹尼郊外遇袭案

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俄联邦军队曾多次“误击友军”。1999年开始的第二次车臣战争也不是没有此类悲剧事件,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谢尔吉耶夫特种警察分队(ОМОН)遇袭死亡案。

话说2000年3月2日,来自莫斯科东北方城市谢尔吉耶夫的特警队员乘坐11辆卡车和大巴车接近已被联邦军队控制的格罗兹尼,任务目的是与驻扎在市内的波多利斯克特警队换防。他们随车携带了约20吨武器和食物。

由于在政府军后方,警察们都认为身处安全地带不会有危险。然而谁也没想到,上午10时许车队驶入格罗兹尼西北部波德戈尔诺耶村境内,一颗狙击枪子弹从路边居民楼射出,准确命中第一辆“乌拉尔”卡车司机。紧接着步枪、机枪和榴弹发射器响个不停,双方交火4小时,谢尔吉耶夫特警队损失惨重——17人死亡,31人(或称57人)负伤,指挥官德米特里·马尔克洛夫也被打死。部分尸体连同卡车一起烧焦。

事件发生后,内务部高层起先“照本宣科”地表示袭击者是一伙“身份不明的武装匪徒”,该说法是4月份在俄联邦国家杜马安全委员会一次会议上提出的。但这种说法立即引起社会舆论怀疑,因为军队声称武装分子主力早已逃往车臣共和国南部。在媒体和公众的追问下,政府又改口说袭击者不是别人,正是要跟谢尔吉耶夫特警队换防的波多利斯克特警队!

迄今为止,关于这次事件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三种猜测:

猜测1:偶然误击

根据官方调查结论,谢尔吉耶夫特警队遇袭纯属意外误会。原来前一天(3月1日)有情报指出,一群身穿警察制服的车臣武装分子冒充反杜达耶夫的比斯兰·甘塔米罗夫部属,打算强行通过格罗兹尼53号检查站进城。于是提前在波德戈尔诺耶村设伏拦截,却误击谢尔吉耶夫特警队

根据规定,从莫兹多克驶向格罗兹尼的政府车队必须有装甲车和直升机护送,但谢尔吉耶夫特警队当天没有,所以不易辨明身份。格罗兹尼区内务处警察和来自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的警察首先开枪,车队还击时波多利斯克特警队才加入交火。

猜测2:“战利品”分配不均

2000年5月《生意人报》刊载一篇未提供消息来源的文章,指出伏击事件发生前很久警队之间就起过冲突。文章称:早先攻打格罗兹尼的时候,谢尔吉耶夫特警队从房屋废墟下找到许多贵重物品,却不愿分给波多利斯克的同事。后者怀恨在心,决定伺机“吓唬吓唬”谢尔吉耶夫特警,给他们点儿颜色看。岂料动手时情况急转直下,闹出十几条人命。

猜测3:车臣人挑拨

最后一种猜测是车臣武装分子策划了警察交火,谢尔吉耶夫特警队指挥官遗孀柳波芙·马尔克洛娃就支持该版本。她2017年写了一本书叫《埋伏》,谓3月2日上午8点一群擅离岗位的车臣警察将“一伙武装人员”领到检查站,分别藏身于20-30米外的建筑废墟。当谢尔吉耶夫特警车队驶近,车臣警察通知波多利斯克警察和斯维尔德洛夫斯克警察:“来了很多恐怖分子”。几乎同时,埋伏好的真正恐怖分子朝两个方向开枪,挑起警队之间对射。

谢尔吉耶夫当地报纸《戈比报》2017年也说:“被渗透的车臣警察配合武装人员和犯罪分子迷惑、挑衅参战特警,令他们误以为在向车臣恐怖分子开枪,但这种情况没持续多久就发现对面实际是友军”。

然而这种猜测同样存在疑点,最难以理解的是:交火从10点持续到14点,双方都配备无线电,四个小时竟一直没搞明白谁打谁?另外,头车司机左脸中弹,如果这颗子弹来自警队,那么狙击手多半看清了司机穿着、长相。

无论如何,一通调查下来,被控玩忽职守的三名高级警察并没受到严厉处分。针对波多利斯克特警队副指挥官伊戈尔·吉洪诺夫的刑事案件因其身患重病不了了之;内务部鲍里斯·法捷耶夫少将和米哈伊尔·列夫琴科上校于2002年被判4年监禁,但立即获赦免。2007年最高法院开庭重审二人的案子,判决至今未公布。2013年2月,媒体报道退休老头鲍里斯·法捷耶夫因涉嫌重大欺诈行为而被拘留。

至于所谓阴谋策划的车臣武装人员,据柳波芙·马尔克洛娃接受电视采访时介绍,其中大部分已经身亡。

编译:散栎儿@厌然闲居

禁止全文转载,引用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