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伟大卫国战争结束后,斯大林命令提高酒类产量、增加饮酒场所数量。1950年代初苏联侦查机关发现,古比雪夫私酒贩子田吉兹·阿拉比泽利用管理当地酒厂之便,靠制造私酒赚取数十万卢布。他将利润的很大一部分输送给远在莫斯科的“保护伞”——葡萄酒酿造业总局副局长尼古拉·米尔卓扬茨。
当时参与调查这起大案的是莫斯科刑事侦查局官员费奥多尔·涅夫佐罗夫和打击盗窃社会主义财产和投机倒把局(ОБХСС)的同事,他们讲述了国家干部尼古拉·米尔卓扬茨怎样把巨大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由于他可以任命苏联任何一家葡萄酒厂的负责人,所以获得这桩美差者自然要好好孝敬米尔卓扬茨。
通常而言,从格鲁吉亚出来的人都挺有钱。国安部门老同志主办的《克格勃信息》杂志曾报道说,米尔卓扬茨手下最大的“孝子贤孙”叫田吉兹·阿拉比泽,以前当过第比利斯浴池-洗衣店联合企业的领导,在某个公共浴室秘密开设妓院,获利20万卢布,对于交“保护费”一类规矩并不陌生。他为了当上新成立的古比雪夫葡萄酒厂经理,向米尔卓扬茨行贿17万卢布。
阿拉比泽和喽啰们的赚钱计划其实不复杂:从格鲁吉亚采购桶装酿酒原料,其浓缩物所含糖分和酒精高出国家规定值,所以稀释装瓶量也就比计划多1.5倍。由于玻璃瓶不够用,他们在酒厂附近开设空瓶回收点,每个5戈比,吸引了整个古比雪夫的市民来排长队卖瓶子。
而且阿拉比泽销售私酒的路子也很宽:无论单位食堂、餐厅或商店,凡卖酒的地方,打点打点就能谈成。ОБХСС侦查发现,阿拉比泽的酒厂一年灌装了3.5万瓶(约25吨)计划外私酒,还都是缺斤少两、兑水、兑劣质酒精的。瓶身标签用一台偷来的印刷机印制。每个月犯罪收入几万卢布。
那么,这帮家伙究竟是如何露馅的呢?原来,1950年初费奥多尔·涅夫佐罗夫受上级指派,调查几名从苏联各地来莫斯科活动的旅客。他们行为举止十分可疑,长期住宾馆不说,还经常进出高级餐厅大吃大喝。ОБХСС的线人反映,这些外地客涉及葡萄酒生意。他们某次醉酒后因琐事与人吵闹斗殴,最终招致警察干预。
涅夫佐罗夫经过一番工作,认为事情并不简单。他察觉这几位阔绰生意人跟米尔卓扬茨有联系,从而逐渐揭开了葡萄酒企业阴谋集团的秘密。此阴谋集团不光在古比雪夫,还在格鲁吉亚、摩尔达维亚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地有同伙,因为上述地方都有葡萄酒或其他酒类的原料厂。莫斯科刑事侦查局派员到古比雪夫秘密调查,酒厂工人透露:格鲁吉亚来的原料居然一点就着(曾不慎把燃烧的火柴棒掉进酒杯)——“我干这行好多年了,从没见过这种事,跟纯酒精似的!”——于是打开容量为500升的木桶取样化验,糖和酒精浓度果然是规定值的两倍。
田吉兹·阿拉比泽犯罪集团共16人被迅速逮捕。他在格鲁吉亚的供应商先于涅夫佐罗夫抵达国营农场之前携款潜逃,对该国营农场进行盘点,发现库存浓缩原料大量亏空。
田吉兹·阿拉比泽团伙后来的命运我们目前知之甚少,就连他们的刑期也不清楚。至于保护伞尼古拉·米尔卓扬茨,侦查机关在其寓所(一说在情妇寓所)搜出一百万卢布现金,1952年判处10年监禁。
此案告破并未能终结苏联境内的私酒、假酒制造,勃列日涅夫时代及苏联晚期这种事情又多次出现。
编译:散栎儿@厌然闲居
禁止全文转载,引用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