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猜测:列宁生父是否另有其人?

伊万·波克罗夫斯基

苏联时期,关于列宁出身起源的许多讨论都被禁止。比如官方传记不会提到列宁身上有犹太人和卡尔梅克人血统,尽管其亲属对此并不否认。另一个被禁止的话题则是:弗拉基米尔·乌里扬诺夫的生物学父亲可能不是他母亲的丈夫。

列宁母亲名叫玛丽亚·亚历山德洛芙娜·布兰克,1863年嫁给伊利亚·乌里扬诺夫。她完全有理由认为这桩婚事“门不当户不对”——她父亲是医生,当过宫廷顾问,享受世袭贵族权利。而丈夫伊利亚出身阿斯特拉罕裁缝家庭,祖上原系农奴,时任数学老师。夫妻间的这种关系难免影响乌里扬诺夫的繁忙工作,他担任公立学校督学期间经常去省城出差。认识他的人都说,他对家庭生活不感兴趣,几乎不管子女培养。

婚后没几年,家庭医生伊万·波克罗夫斯基成为玛丽亚·乌里扬诺娃生命中的重要人物。这位单身汉频繁出入乌里扬诺夫家,甚至在家里住过挺长一段时间。毫无疑问,波克罗夫斯基与乌里扬诺夫全家关系密切,证明之一是: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出生前一年他们从奔萨搬到辛比尔斯克(儿按:此说不确),波克罗夫斯基同行。部分历史学家猜测:他才是列宁的真正生父。这种猜测并非空穴来风,曾经发现一张全家福照片,照片中玛丽亚·亚历山德洛芙娜身边坐的不是丈夫,而是波克罗夫斯基!历史学家阿基姆·阿鲁秋诺夫援引19世纪末辛比尔斯克一位熟悉乌里扬诺夫家情况的皮肤病大夫的描述称:

“玛丽亚·亚历山德洛芙娜和家庭医生伊万·波克罗夫斯基的风流韵事多年来一直是我们那儿闲话爱好者的永恒话题,虽然这座城市没人怀疑他们是恋人。俩人经常结伴散步,并无遮遮掩掩的打算。”

阿鲁秋诺夫认为,当伊利亚·尼古拉耶维奇终于察觉波克罗夫斯基跟妻子的关系、并以“房客”身份给他戴绿帽之后,情绪愤懑引发脑出血,55岁早逝。

至于儿子弗拉基米尔·乌里扬诺夫对待伊利亚的态度,只能用“冷漠”二字形容。伊利亚死的时候列宁16岁,写信绝口不提父亲。这种避谈特别引人瞩目,因为他对其他亲属是频频过问的——无论远近。现存列宁书信中,提及母亲200多次。1917年列宁结束长期侨居,回国领导俄罗斯社会民主工党(布),只到母亲墓前祭扫,却没去父亲的墓。

列宁大概知道自己生父是伊万·波克罗夫斯基,因此上学时自称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他的彼得堡大学1892年走读生毕业证书起初写着“弗拉米基尔·伊万诺夫·乌里扬诺夫”,后来发现被人把“伊万诺夫”手写改成“伊利宁”或“伊里奇”——笔迹鉴定指出改动者非列宁,很可能是革命后列宁博物馆工作人员所为。

然而,这位“最仁慈的人”对待前家庭医生却不热情。伊万·波克罗夫斯基晚年在赤贫中双目失明,1922年死于辛比尔斯克。彼时列宁早已执掌大权,但从未施以援手,似乎不关心老汉境遇。

反对“革命领袖非婚生”的人,提出了外表方面的理据:列宁容貌确实像伊利亚·尼古拉耶维奇,而且有着同样的谢顶问题。如果您相信这点,那么不妨推测,乌里扬诺夫家当初发生“偷情疑案”的时候,列宁坚定站在母亲一边,并采取回避态度,把“父亲”的概念从生活中删除,既不搭理伊利亚·尼古拉耶夫、也不考虑伊万·波克罗夫斯基。

编译:散栎儿@厌然闲居

禁止全文转载,引用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