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今社会对伟大卫国战争有各种传言,其中之一称苏联士兵“成群结队”向法西斯投降,一次动辄几百上千人。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当战火延烧至苏联领土,德军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战术之一就是坦克突击。重型机械装备像楔子一样插入敌方阵线,令其防御溃散、军心大乱。
法西斯军队用这种战法一个月占领波兰、44天打败法国,基辅也在其锋芒下沦陷。德军强大的坦克部队包围、合击前线红军,迫使他们不得不投降。斯大林时代的研究者、政论家伊戈尔·佩哈罗夫在《关于包围的无稽之谈》一书中多次提及上述情况。
然而,红军被俘人员数量与红军俘获的法西斯军队数量大致相当。根据历史学家米哈伊尔·弗罗洛夫和军事记者尤利娅·克里诺娃统计,红军被德军俘获约400万~600万人,但也俘虏了230万德军、50万匈牙利军、18万罗马尼亚军、15万奥地利军等……
那些在祖国领土上投降的红军战士,等待他们的命运只有死亡——斯大林在这方面可以说毫不留情。卫国战争期间,苏联政府不认为投降是人在绝境中被迫做出的自救举动,反将之视为叛国行为,因此必须依据《刑法》第58-1条的规定执行死刑。
为了减少投降现象并削弱敌军对投降士兵的信任,红军锄奸部门(СМЕРШ)于1943年夏天提出了代号为“背叛祖国”的绝密行动,大概只有最疯狂的反情报人员才想得出来:其实质是由4~5名“诈降者”高举双手走向德军阵地,一旦距离够近就迅速投掷手榴弹,接着往回猛跑。同时友军火力为他们提供掩护。
这种既大胆又出人意料的行动要求参与者具备超凡勇气,以及有可能无法生还的觉悟。因此“诈降者”都经过精挑细选,确保背景清白、政治可靠,最后在相似环境中提前进行预演训练。
1943年7月2日、3日,在布良斯克前线首次实施了“诈降”行动。СМЕРШ反情报总局局长维克多·阿巴库莫夫的书面报告指出,前两批“诈降者”由“勇敢、坚决和忠诚”的反情报人员及战场经验丰富的老兵组成。行动大获成功,因为法西斯分子对此毫无防备。
之后又在布良斯克前线不同地点多次实施“诈降”行动。从阿巴库莫夫保留的秘密报告副本来看,苏联的反情报和惩戒目标显然是达成了,曾有一次出击杀伤几十名法西斯士兵的战绩。但消灭敌有生力量并不是最主要的。
“背叛祖国”行动对意图投降的红军士兵和接受投降的德军士兵造成了心理冲击。在被手榴弹炸过几次之后,德军开始拒绝看起来可疑的集体投降。他们大声警告有投降举动的人,命令其一个一个单独走出来。高举双手的多人团体则被当场枪杀,严防其接近堑壕。法西斯分子既不想冒险“发慈悲”,红军自愿投敌的人数相应明显减少。
编译:散栎儿@厌然闲居
禁止全文转载,引用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