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号货物”简介

苏联在阿富汗的战争持续九年,1.5万人丧生。绝大多数牺牲军人被所谓“200号货物”——也就是锌棺——带回故乡。

根据苏联和世界各国的货物运输规定,死在居住地之外的人类遗体必须用锌板制作的棺材运送。遗体首先被置于锌棺并焊死密封,再装入木箱,间隙用锯末填满。之后连同相关文件装车、装船或飞机,送交死者亲属。

锌棺之所以在苏联被叫做“200号货物”,是因为棺材连同遗体总重约200千克。亲属接收后可以直接下葬,也可将遗体入敛普通木棺下葬。但多数亲属都选择不开启锌棺,因为他们常常被建议不要这样做。

不建议开棺的理由其实正是用锌棺运送遗体之目的。焊死的锌板棺材能隔绝腐败气体逸出,所以同火车或同飞机的乘客往往不知道他们正与尸体为伴。另外由于缺氧,人体组织在棺内分解缓慢,意味着即便路途遥远,遗体在送达时仍能基本保持原貌。

锌合金本身耐腐蚀、价格低廉,且不阻挡机场安检X光机。但最重要的是,密封锌棺隔离了可能的感染源——也就是遗体。所以死者亲属不仅听从卫生部门的建议不开棺,自己主观上也不希望如此。

阿富汗战争期间,如果阵亡军人头面部状况良好,会用一种带有机玻璃小窗的特殊锌棺运回国。亲属悲痛之余至少能再看遗体最后一眼,而且显然杜绝了空棺下葬的可能。

但并非全部“200号货物”都带观察窗,比如因爆炸支离破碎、难以辨识的军人就用完全密闭的锌棺盛敛。这样一来空棺送返死者家乡的情况便难以及时发现。例如А.Ю.科热米亚金、А.Е.科罗特科夫合著的《苏-25攻击机编队三十年:1981-2011》中提到,飞行员В.И.扎兹德拉夫诺夫的亲属就收到了空棺,遗体不知去向。

编译:散栎儿@厌然闲居

未经本人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