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需要在某个严肃问题上祝人好运或支持其做决定时,基督徒通常会说:“上帝保佑你!”。意思是希望上帝帮助此人进行正确抉择,或护佑此人免遭困顿苦厄。东正教徒在这种情况下同样会向神职人员寻求祝福,但并非所有人都知道祝福的真正含义,以及谁有资格予人祝福。
俄语“祝福”一词由“幸福”+“言语”两个词组成。神学家认为“福”是神的名称之一,毕竟:“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也就是说,神的言语即是神自己,“祝福”乃是神的援助与赞许。
那么,信徒们在艰难的生活条件下寻求祝福以解决问题或达成目标,也就是寻求神的援助和训导。神的援助可以通过进教堂或自行祷告来求得,但为了确实“听见”,就有必要请神职人员施予祝福。
阿姆夫罗西(尤拉索夫)修士大司祭曾这样解释:“教士是上帝恩典的传播者”。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向神职人员寻求祝福,上帝首先赐福后者,再由后者将他的的赐福转达给请求者。常见的“吻手礼”不意味着该人亲吻教士之手,实际是在亲吻上帝之手。
求福的人并不确知神的赐福是否降诸己身。因此神在地上设立自己的代表,赋予他们充当神、人之间媒介的权柄。所以阿姆夫罗西讲:“上帝的恩典经由教士降至信徒”。神职人员说“上帝保佑”给予求告者祝福,如同指出神意对某个特定问题的最终决断。
并非每位神职人员都有资格予人祝福,仅限有权举行礼拜(或圣餐礼)者,也就是司祭和主教,后者包括主教、大主教、都主教和大牧首(东正教会最高神职)。辅祭、执事等低阶神职人员无权予人祝福。
都主教和大主教尊称为“主教大人”。如果你不清楚他们的身份,可以通过服饰特征来推测:大主教黑色高筒帽上带宝石十字架、衣服带圣像,都主教白色高筒帽上带缝制十字架。
但“普通教士”和“高级教士”施予的祝福有什么不同吗?亚历山大·利亚布科夫大司祭援引圣依格那修的见解:“主教不在万事勿为”,认为这句话放到今天仍有现实意义。遥想古代教会发展壮大时期,主教确实需要助手在自己缺席的情况下举行圣礼,司祭等于是信众和主教之间的联系人。时至今日,司祭仍是主教的助手,必须执行他们的指示,并在必要时寻求关于祝福的建议。尽管亚历山大·利亚布科夫承认主教或司祭主持的礼拜并无本质差别,但有时仍需在涉及圣礼的复杂问题上咨询主教,例如死因特殊者的安魂弥撒等。
谢尔吉·普拉夫铎柳博夫辅祭进一步解释道:“东正教会保留了使徒事工的连续性。使徒亲手将五旬节那天降临的圣灵传给门人,门人再传门人,直到今日。因此主教的祝福等于使徒的祝福。”他又补充说:“主教的祝福和司祭的祝福同样美满,但我们只有在主教身上才能看见活生生的使徒统绪。”
原文:俄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翻译:散栎儿@厌然闲居
未经本人许可禁止转载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