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们来梳理一下关于弗拉基米尔·乌里扬诺夫(列宁)的种种误解。笔者认为,过去苏联史学界给这个人制造了太多太多的神话传说——这一点并不是什么秘密。其结果,令后人形成对他的顽固误解,包括列宁的族裔、列宁是独立自主的天才哲学家,甚至列宁是“爷爷”。凡此种种,俱属谎言怪谈。
1.关于列宁是“爷爷”的误解
自从苏联建立之初,宣传机构就开始塑造列宁“慈祥爷爷”的形象,尤其突出他的英明才智——声称“爷爷”的智慧与生俱来,晚年时决定发动革命造福人民。而且“爷爷”的形象本身就是一种图腾符号,仿佛古代部落足智多谋的老酋长。为保持这种形象,列宁总是以秃头、蓄须、衣衫整齐的面貌示人。
事实上,列宁根本不算什么“爷爷”!他53岁逝世,并非高龄,乃是多数政治家年富力强的时候。从家庭意义上讲,列宁也不是“爷爷”——既无儿女更无孙辈。
有意思的是,十月革命时期列宁的外观浑然不似后来苏联宣传的秃顶、山羊胡、三件套西装。那段日子的列宁面颊清爽、头戴假发、身着朴素的工人服装。不得不说,这跟“祖父/革命家”的标准形象颇有差距。
2.关于列宁族裔的误解
苏联官修列宁传记声称,列宁是俄罗斯人。委婉地讲,这种说法“不确切”。列宁父亲伊利亚·乌里扬诺夫(改姓之前叫“乌里扬宁”)的妈妈——亦即列宁祖母——安娜·斯米尔诺娃是受洗礼的卡尔梅克人,起源于蒙古,多数居住在今卡尔梅克共和国境内。列宁的母亲玛丽亚·乌里扬诺娃(娘家姓布兰克)通常认为是犹太人,也有观点说有乌克兰或德国血统——即玛丽亚的爸爸、列宁的外祖父是皈依东正教的犹太人。
总之,“俄罗斯革命领袖”绝非纯血俄罗斯人(儿按:当然“纯血”的概念本身就是扭曲的),但出于种种原因这一点在苏联时期被遮盖隐藏了。1938年女作家玛丽埃塔·沙吉尼扬考证并公开发表了乌里扬诺夫家族的卡尔梅克血统,甚至陪伴列宁生活多年的克鲁普斯卡娅(译注:列宁妻子)也表示肯定和赞赏。然而1938年8月5日政治局的一项特别决议禁止继续此类研究,同时谴责克鲁普斯卡娅本人。1956年该决议被撤销。
3.关于“伟大哲人”的误解
这条误解其实是邦奇-布鲁耶维奇和众多列宁“传记作者”们共同制造的,这批人翻来覆去编故事说:列宁经常在书房闭门不出,彻夜读书写字,天亮才起身休息喝茶。于是在苏联大众对列宁的个人崇拜中,自然觉得他如此刻苦学习,必然是个通晓万事的哲人……
其实列宁阅读量并不多,他的丰富著作无非是当时各种流行思想、观点的折衷主义合集,而且经过他特殊性格的筛选加工。尽管苏联历史文献吹捧列宁著述是“延续伟大马克思主义的宏篇巨作”,但却无法隐瞒真相——列宁文章较少引用马克思原文,更有部分自相矛盾之处。
4.关于列宁“自立”“自主”的误解
苏联宣称革命前的列宁是一位自由不羁的哲学家,他游历各国、结交同志,撰写天才著作,全心全意促进革命发生。
其实呢,列宁曾经是个漫无目的闯世界的落魄穷汉,没多少真心朋友,直到40岁仍靠着母亲接济过活。列宁似乎不爱工作,25岁之前他在彼得堡当律师,竟然连吃饭的钱都不够,经常写信给母亲说“如果可以,劳驾再寄我100卢布”。之后列宁彻底辞职,完全依赖母亲和姐妹。所以此人像个没长大的孩子,日常吃穿用度全仗母亲定期支援。
5.关于列宁“为人友善”的误解
这条误解同样源远流长,在他活着的时候就开始了。“慈祥的列宁爷爷”被强行灌输给全国少年儿童,童话书上画着列宁被孩子们簇拥环绕,一则故事里有如下对话:
小莉娜的衣服上别着一枚新胸章。
-胸章上是谁?——孩子们问道。
-列宁爷爷!
-你爷爷吗?
-是我的爷爷!也是我妈妈、爸爸的爷爷,还是我爷爷的爷爷!列宁面带笑容,因为他是好人。
1956年斯大林个人崇拜被击碎,列宁形象反而变得更完美——苏维埃政权的一切过错都推给斯大林承担,“慈祥的列宁爷爷本不希望事情变成这样”。
如前所述,列宁既非爷爷,亦非善类。同时代的人回忆起列宁,说他冷漠、小气、暴虐、报复心重,情绪喜怒无常,加之争强好辩,所以很难跟他交朋友。尤其是,接触过列宁的人大多注意到他那双狼顾虎视之眼。
女作家阿里阿德娜·特尔科娃-威廉姆斯这样描述列宁:“列宁是个凶恶的人。眼睛像狼,充满歹意。”俄罗斯政论家、哲学家尼古拉·瓦连京诺夫曾与列宁关系密切,也说他:“双目黝黑细小,确实不好看。面部表情丰富,变化无常:戒备警惕、沉思冥想、讥讽嘲笑、尖酸轻蔑、冷淡漠然、怒目切齿皆有之。每当这种时候,列宁那双眼睛……怎么说呢……就像凶猛的野猪一样。”
社会民主党人格奥尔吉·所罗门,革命后头几年在苏联外贸部门工作,也很熟悉列宁,他回忆道:“(列宁)身材不高,气质阴郁,表情惹人反感……他是个很不高明的演说者,缺乏这方面天分,然而却是出色的煽动者。交往越深,我越看出他的虚弱,坦率说,就是极为恶劣的那一面。他的粗鲁言行最讨厌,怀着极度的狂妄自大轻视对话之人,简直是存心(找不到别的词形容)无视人家,对待异己者尤甚。”
列宁不爱别人,他相信自己能轻易决定别人的生死,只须把他们“非人化”就行了。1918年奔萨农民起义反抗苏维埃政权强征粮食,列宁立刻将这些人定性为“富农”,写道:“应该把这些明摆着的富农、财主、吸血鬼处以绞刑(必须绞死,好让人人都看见)”。在接下来的电文中列宁进一步命令从农民家中掳掠人质,并抄没被怀疑是“同情富农者”的财产。
总而言之,真实的列宁,绝不是苏联官方宣传的那个“列宁”。
原文:俄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翻译:散栎儿@厌然闲居
未经本人许可禁止转载
“关于列宁的几条误解”的一个响应
评论已关闭。